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存在的创新 | 第15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产业结构的概念 | 第16页 |
2.2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 第16-17页 |
2.3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第17-18页 |
2.4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8-19页 |
3 辽宁省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9-28页 |
3.1 辽宁省一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19-23页 |
3.1.1 辽宁省一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3.1.2 辽宁省一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3.2 辽宁省一二三产业的各自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3-28页 |
3.2.1 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3-24页 |
3.2.2 辽宁省第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4-25页 |
3.2.3 辽宁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5-28页 |
4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辽宁省产业关联度实证分析 | 第28-37页 |
4.1 灰色关联模型的构建 | 第28-31页 |
4.1.1 基础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4.1.2 灰色绝对关联度 | 第29-30页 |
4.1.3 灰色绝对关联度 | 第30页 |
4.1.4 灰色综合关联度 | 第30-31页 |
4.2 辽宁省产业结构关联度实证分析 | 第31-35页 |
4.2.1 三大产业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 | 第31-32页 |
4.2.2 经济产业第一产业内部的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 | 第32-33页 |
4.2.3 经济产业第二产业内部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 | 第33-34页 |
4.2.4 经济产业第三产业内部的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 | 第34-35页 |
4.3 基本结论及分析 | 第35-37页 |
5 主导产业选择视角下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 | 第37-43页 |
5.1 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 第37-38页 |
5.2 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选择 | 第38-42页 |
5.2.1 辽宁省第二产业结构优化选择 | 第38-40页 |
5.2.2 辽宁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选择 | 第40-42页 |
5.3 基本结论及分析 | 第42-43页 |
6 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 第43-52页 |
6.1 辽宁省第一产业的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 第43-44页 |
6.1.1 农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 第43页 |
6.1.2 创新技术与装备 | 第43页 |
6.1.3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农业发展 | 第43-44页 |
6.1.4 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 第44页 |
6.1.5 建立农业发展产业链 | 第44页 |
6.2 辽宁省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 第44-47页 |
6.2.1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 第44-46页 |
6.2.2 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 第46-47页 |
6.3 辽宁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 第47-52页 |
6.3.1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 第47-49页 |
6.3.2 加快升级生活性服务业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