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背景下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本文结构 | 第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一) 创新点 | 第14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分层制度概述 | 第15-20页 |
一、分层制度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 第15-16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5页 |
(二) 必要性 | 第15-16页 |
二、新三板分层制度 | 第16-17页 |
(一) 创新层准入标准 | 第16-17页 |
(二) 维持标准 | 第17页 |
三、纳斯达克分层制度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9页 |
一、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二、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 第21-26页 |
(一) 市场容量 | 第21-23页 |
(二) 挂牌公司行业分布 | 第23-24页 |
(三) 流动性现状 | 第24-26页 |
三、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低迷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一) 交易制度滞后 | 第26-27页 |
(二) 做市商数量少 | 第27页 |
(三) 僵尸企业较多 | 第27-28页 |
(四) 流动股本占比较低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分层之后市场流动性表现 | 第29-37页 |
一、流动性定义及内涵 | 第29-32页 |
(一) 深度(Depth) | 第29-30页 |
(二) 宽度(Width) | 第30页 |
(三) 弹性 | 第30-31页 |
(四) 即时性 | 第31-32页 |
二、市场流动性表现分析 | 第32-37页 |
(一) 换手率 | 第32-33页 |
(二) 股票成交金额和成交数量占比 | 第33-35页 |
(三) 市场指数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关于促进新三板流动性的政策建议 | 第37-43页 |
一、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吸引增量资金参与新三板 | 第37-38页 |
(一) 个人投资者角度 | 第37-38页 |
(二) 机构投资者角度 | 第38页 |
二、建立多种交易制度并存市场 | 第38-40页 |
(一) 市场制度差异比较 | 第38-39页 |
(二) 做市商制度改革 | 第39页 |
(三) 不同交易制度选择导向 | 第39-40页 |
三、畅通转板机制 | 第40-41页 |
(一) 转板制度必要性 | 第40-41页 |
(二) 转板制度设计参考因素 | 第41页 |
四、建立常态化的退市机制 | 第41-43页 |
(一) 国外退市制度思考 | 第41-42页 |
(二) 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