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1.1 大豆胞囊线虫病概述 | 第10页 |
1.1.1 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及分布 | 第10页 |
1.1.2 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 | 第10页 |
1.2 野生大豆资源是拓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资源 | 第10-12页 |
1.2.1 野生大豆资源价值 | 第10-11页 |
1.2.2 野生大豆在拓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3 野生大豆在拓宽抗胞囊线虫病品种遗传基础的利用前景 | 第11-12页 |
1.3 SNP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 第12-14页 |
1.3.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第12-13页 |
1.3.2 SNP的特点 | 第13页 |
1.3.3 SNP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及前景 | 第13-14页 |
1.4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1.1 野生大豆材料 | 第15-17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3.1 DNA提取 | 第18页 |
2.3.2 DNA质量检测 | 第18-19页 |
2.3.3 目的序列的获得 | 第19页 |
2.3.4 SNP分子标记开发 | 第19-21页 |
2.3.5 提高PCR特异性条件 | 第21页 |
2.3.6 PCR反应体系及产物检测 | 第21-23页 |
2.3.7 SNP分子标记准确性评价 | 第23-24页 |
2.3.8 SNP分子标记关联性分析 | 第24页 |
2.3.9 SNP分子标记利用效率评价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48页 |
3.1 野生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3.2 SNP分子标记开发 | 第26-31页 |
3.2.1 特异引物筛选 | 第26-29页 |
3.2.2 退火温度筛选 | 第29-31页 |
3.3 SNP标记的准确性评价 | 第31-41页 |
3.3.1 IP1-1 分子标记准确性验证 | 第31-33页 |
3.3.2 IP2-1 标记的准确性评价 | 第33-35页 |
3.3.3 IP5-1 标记的准确性评价 | 第35-37页 |
3.3.4 G1-1 标记的准确性评价 | 第37-39页 |
3.3.5 AVE3标记的准确性评价 | 第39-41页 |
3.3.6 AVE1标记的准确性评价 | 第41页 |
3.4 SNP标记与SCN抗性的关联性分析 | 第41-46页 |
3.4.1 IP1-1 标记与SCN抗性的关联性 | 第42-43页 |
3.4.2 IP2-1 分子标记关联性分析 | 第43页 |
3.4.3 IP5-1 分子标记关联性分析 | 第43-44页 |
3.4.4 G1-1 分子标记关联性分析 | 第44-45页 |
3.4.5 AVE3分子标记关联性分析 | 第45-46页 |
3.5 SNP标记辅助抗性选择的有效性评价 | 第46-48页 |
3.5.1 IP1-1 标记辅助抗性选择的有效性评价 | 第46-47页 |
3.5.2 IP2-1 标记辅助抗性选择的有效性评价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4.1 等位基因特异PCR优化 | 第48页 |
4.2 特异引物中错配碱基类型与位置对 SNP 分型准确性的影响 | 第48页 |
4.3 抗性关联 SNP 标记的辅助选择效率评价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