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一) 互联网商业保险应用和发展方向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互联网商业保险风险和挑战的判定 | 第16-18页 |
(三) 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对策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9-23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 第23-39页 |
一、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的发展条件 | 第23-27页 |
(一) 我国发展互联网商业保险的优势 | 第23-26页 |
(二) 我国发展互联网商业保险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二、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的发展阶段 | 第27-30页 |
(一) 起步阶段(1997年至2007年) | 第28页 |
(二) 探索阶段(2008年至2011年) | 第28页 |
(三) 发展阶段(2012年至2013年) | 第28-29页 |
(四) 创新阶段(2014年至今) | 第29-30页 |
三、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30-39页 |
(一) 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的商业模式 | 第30-34页 |
(二) 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析 | 第34-36页 |
(三)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的主要问题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现状与主要问题 | 第39-55页 |
一、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结构 | 第39-42页 |
(一) 监管机构 | 第39-40页 |
(二) 监管手段 | 第40-41页 |
(三) 监管方法 | 第41-42页 |
二、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现行制度 | 第42-50页 |
(一) 法律制度 | 第42-45页 |
(二) 市场行为监管制度 | 第45-47页 |
(三) 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 第47-49页 |
(四) 公司治理监管制度 | 第49-50页 |
三、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主要问题 | 第50-55页 |
(一) 法律法规制度缺失 | 第50-51页 |
(二) 监管理念、手段和方式落后 | 第51-52页 |
(三) 监管内容尚存空白 | 第52-53页 |
(四) 商业保险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江苏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分析 | 第55-67页 |
一、江苏互联网商业保险的发展情况 | 第55-61页 |
(一) 江苏商业保险市场经营环境分析 | 第55-56页 |
(二) 江苏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第56-58页 |
(三) 江苏互联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 第58-61页 |
二、江苏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现状和问题 | 第61-67页 |
(一) 监管理念 | 第61-63页 |
(二) 改革措施 | 第63-65页 |
(三) 监管问题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或地区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借鉴 | 第67-74页 |
一、发达国家或地区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比较 | 第67-71页 |
(一) 美国“审慎宽松”的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 | 第67-68页 |
(二) 欧洲“双向一致”的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 | 第68-70页 |
(三) 日本“极具行政色彩”的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 | 第70-71页 |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借鉴 | 第71-74页 |
(一) 适度宽松原则是前提 | 第71页 |
(二) 法律政策支持是基础 | 第71-72页 |
(三) 社会信用体系是支撑 | 第72页 |
(四) 偿付能力监管是手段 | 第72-74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商业保险政府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74-86页 |
一、明确监管思路和原则 | 第74-77页 |
(一) 明确定位 | 第74页 |
(二) 监管思路 | 第74-75页 |
(三) 监管原则 | 第75-76页 |
(四) 监管权限划分 | 第76-77页 |
二、夯实监管法治基础 | 第77-79页 |
(一) 完善基础性法律法规及配套体系 | 第77页 |
(二) 搭建多层次的互联网商业保险监管体系 | 第77-79页 |
(三) 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第79页 |
三、优化监管内容和方式 | 第79-84页 |
(一)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 第79-80页 |
(二) 加强重点环节监管 | 第80-82页 |
(三)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 第82页 |
(四) 推进监管信息化进程 | 第82-84页 |
四、加快监管配套体系建设 | 第84-86页 |
(一) 商业保险信用体系建设 | 第84页 |
(二) 互联网保单第三方认证体系建设 | 第84-85页 |
(三) 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