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陆勇案基本情况 | 第10-12页 |
2.1 案情介绍 | 第10页 |
2.2 分歧意见 | 第10-12页 |
3 本案争议点分析——从构成要件符合性出发 | 第12-24页 |
3.1 本案所涉药物是否是假药 | 第12-15页 |
3.1.1 我国司法对假药的界定 | 第12页 |
3.1.2 本案所涉药品不宜认定为刑法意义上的假药 | 第12-15页 |
3.2 本案陆勇的行为是否是"销售"行为 | 第15-16页 |
3.3 陆勇是否具有销售假药的故意 | 第16-24页 |
3.3.1 对犯罪故意的认定——认识因素 | 第17-18页 |
3.3.2 推定主观故意 | 第18-20页 |
3.3.3 违法性认识对主观罪责的认定 | 第20-24页 |
4 陆勇案具有非罪属性——从可罚的违法性出发 | 第24-32页 |
4.1 非严重违法不可罚——从犯罪本质出发 | 第24-26页 |
4.2 刑事可罚质与量的要求——从刑法的谦抑性出发 | 第26-32页 |
5 尾论:陆勇案的思考——法益冲突时的价值判断 | 第32-34页 |
6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6-3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