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松潘县磨子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区范围预测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泥石流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泥石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条件第18-26页
    2.1 自然条件第18-20页
        2.1.1 地理位置第18页
        2.1.2 水文气象第18-20页
    2.2 地质环境条件第20-24页
        2.2.1 地形地貌第20-21页
        2.2.2 地层岩性第21-23页
        2.2.3 研究区地质构造第23-24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4页
        2.2.5 人类工程活动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研究区泥石流形成条件研究第26-36页
    3.1 陡峭的地形地貌条件第26-29页
    3.2 松散物源条件第29-34页
        3.2.1 松散物源的稳定状态第32-34页
    3.3 丰富的水源条件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动力特性第36-44页
    4.1 泥石流流体容重第36-37页
        4.1.1 现场配浆法第36页
        4.1.2 查表法第36-37页
        4.1.3 综合取值第37页
    4.2 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动力特性第37-38页
    4.3 泥石流流量第38-41页
        4.3.1 计算公式第38-39页
        4.3.2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39-41页
    4.4 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第41-42页
    4.5 泥石流暴发历史第42-43页
    4.6 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磨子沟泥石流危险范围模拟第44-60页
    5.1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第44-45页
    5.2 CFX软件简介第45页
    5.3 磨子沟泥石流危险区范围模拟第45-59页
        5.3.1 假设条件第45页
        5.3.2 建模和划分网格第45-47页
        5.3.3 泥石流流体材料属性第47-49页
        5.3.4 泥石流流体域及边界条件设定第49-54页
        5.3.5 求解第54-56页
        5.3.6 后处理及结果分析第56-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磨子沟泥石流的治理方案研究第60-78页
    6.1 防治工程原则及工程设计参数第60-62页
        6.1.1 防治目标与防治原则第60页
        6.1.2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第60-62页
        6.1.3 防治工程方案建议第62页
    6.2 泥石流综合治理概述第62-63页
    6.3 磨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方案第63-73页
        6.3.1 治理工程的总体布置第63-65页
        6.3.2 治理工程的分项工程设计第65-73页
    6.4 治理工程数值模拟第73-77页
        6.4.1 治理后的危险区范围数值模拟第73-74页
        6.4.2 治理后数值模拟的后处理及结果分析第74-77页
    6.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西林盘微气候特征对新农村植物空间营建启示的研究
下一篇:路内停车条件下非机动车运行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