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2.1 PPTA聚合技术 | 第16-17页 |
2.2 反应挤出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2.3 反应挤出过程中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18-24页 |
2.3.1 反应器流型模拟 | 第19-21页 |
2.3.2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 第21-24页 |
2.4 多组分混合过程的分析与表征 | 第24-31页 |
2.4.1 分布混合 | 第25-29页 |
2.4.2 分散混合 | 第29-30页 |
2.4.3 轴向混合 | 第30页 |
2.4.4 伴有反应的混合过程研究 | 第30-31页 |
2.5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PPTA缩聚反应挤出过程三维建模 | 第33-50页 |
3.1 PPTA缩聚反应挤出过程建模 | 第33-42页 |
3.1.1 PPTA缩聚反应体系建模 | 第33-36页 |
3.1.2 双螺杆挤出机物理模型构建和网格划分 | 第36-39页 |
3.1.3 反应挤出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39-42页 |
3.2 数值求解的检查和验证 | 第42-49页 |
3.3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多组分反应挤出过程微观混合特征研究 | 第50-68页 |
4.1 过程模型 | 第50-54页 |
4.1.1 模型反应的选取 | 第50-51页 |
4.1.2 几何模型 | 第51-53页 |
4.1.3 微观混合表征 | 第53-5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6页 |
4.2.1 双螺杆挤出机螺槽中的基本流型 | 第54页 |
4.2.2 进料条件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3 螺杆转速的影响 | 第57-61页 |
4.2.4 进料流率的影响 | 第61-64页 |
4.2.5 工艺条件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4.3 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PPTA主缩聚过程中螺杆元件的混合特征研究 | 第68-83页 |
5.1 过程模型 | 第68-70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70-81页 |
5.2.1 PPTA挤出过程的绝热温升和主要热量来源 | 第70-71页 |
5.2.2 螺杆元件类型对PPTA缩聚反应挤出过程的影响 | 第71-74页 |
5.2.3 全螺纹元件混合-反应特性分析 | 第74-77页 |
5.2.4 捏合块混合-反应特性分析 | 第77-79页 |
5.2.5 非常规元件对PPTA缩聚反应挤出过程的影响 | 第79-81页 |
5.3 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适合于PPTA缩聚反应的螺杆结构组合构建 | 第83-95页 |
6.1 PPTA缩聚反应挤出过程分析 | 第83-84页 |
6.2 各阶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模型 | 第84-88页 |
6.2.1 预缩聚挤出机模型 | 第84-85页 |
6.2.2 主缩聚挤出机模型 | 第85-87页 |
6.2.3 后缩聚挤出机模型 | 第87-88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4页 |
6.3.1 螺杆结构对预缩聚过程均化效果的影响 | 第88-90页 |
6.3.2 螺杆结构对主缩聚过程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90-92页 |
6.3.3 螺纹结构对后缩聚过程分散作用的影响 | 第92-94页 |
6.4 小结 | 第94-95页 |
第7章 PPTA反应挤出过程的虚拟仿真平台 | 第95-107页 |
7.1 PPTA反应挤出虚拟仿真平台开发 | 第95-102页 |
7.1.1 计算平台的基本设计思路与开发环境 | 第95-96页 |
7.1.2 参数化建模求解的用户界面设计 | 第96-100页 |
7.1.3 自动化后处理的程序设计 | 第100-102页 |
7.2 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双螺杆挤出机设计计算结果 | 第102-106页 |
7.2.1 反应挤出过程的动态展示 | 第103页 |
7.2.2 双螺杆挤出机的放大准则 | 第103-105页 |
7.2.3 PPTA缩聚双螺杆挤出机整体模拟 | 第105-106页 |
7.3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 | 第107-110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07-109页 |
8.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09页 |
8.3 前景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