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行波管论文

相对论带状束毫米波器件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高功率微波概况第12-13页
    1.2 RBWO和RTWT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RBWO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2 RTWT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带状电子束的优势第16-17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第17-22页
        1.4.1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17-19页
        1.4.2 本论文主要创新第19-20页
        1.4.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第20-22页
第二章 大宽高比矩形栅慢波结构的理论研究第22-39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矩形栅慢波结构通用色散方程推导第23-32页
        2.2.1 各区场方程推导第23-26页
        2.2.2 色散方程推导第26-29页
        2.2.3 结果讨论第29-32页
    2.3 大宽度矩形栅慢波结构色散特性求解的新思路探讨第32-38页
        2.3.1 各区场方程的确定第32-36页
        2.3.2 色散方程的推导与验证第36-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Ka波段带状束RBWO的模拟和实验研究第39-52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矩形对称双栅SWS的慢波特性分析第39-42页
    3.3 注波互作用模拟研究第42-44页
    3.4 带状束RBWO实验研究第44-51页
        3.4.1 部件加工以及研究方法介绍第44-47页
        3.4.2 实验测试与标定第47-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Ka波段带状束RTWT的模拟和实验研究第52-81页
    4.1 引言第52-55页
    4.2 矩形单栅慢波结构的慢波特性研究第55-58页
        4.2.1 矩形单栅慢波结构的可行性分析第55-56页
        4.2.2 矩形单栅慢波结构的慢波特性研究第56-58页
    4.3 高频系统传输特性研究第58-63页
        4.3.1 标准波导与大宽度波导间过渡结构的设计第58-59页
        4.3.2 新型输入结构的提出与设计第59-61页
        4.3.3 新型渐变结构的提出与设计第61-62页
        4.3.4 高频系统传输特性研究第62-63页
    4.4 注波互作用模拟研究第63-65页
    4.5 RTWT实验研究第65-76页
        4.5.1 部件设计加工及实验准备第65-68页
        4.5.2 RTWT高频系统传输特性测试第68-69页
        4.5.3 各器件标定、实验测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第69-76页
    4.6 同轴输入相对论行波管的研究第76-79页
    4.7 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Ka波段级联式带状束RTWT的模拟研究第81-89页
    5.1 引言第81页
    5.2 Ka波段两段式带状束RTWT的模拟研究第81-87页
        5.2.1 衰减器的优化和设计以及整管传输特性模拟第81-85页
        5.2.2 两段式带状束RTWT注波互作用模拟研究第85-87页
    5.3 Ka波段两段式相对论带状束行波管的初步实验研究第87-88页
    5.4 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220GHz相对论带状束行波管的理论研究第89-115页
    6.1 引言第89-90页
    6.2 单段SBRTWT的局限性第90-99页
        6.2.1 单段SBRTWT的高频特性研究第90-93页
        6.2.2 单段SBRTWT的互作用研究和分析第93-95页
        6.2.3 分支波导能量耦合器的研究和设计第95-99页
    6.3 两段SBRTWT的模拟研究第99-101页
    6.4 分支波导能量耦合器的理论研究第101-113页
        6.4.1 分支波导能量耦合器理论推导第102-107页
        6.4.2 相邻分支之间距离的确定第107-109页
        6.4.3 两段式SBRTWT中分支波导耦合器的理论分析与设计第109-111页
        6.4.4 一些分支波导耦合器的设计与模拟第111-113页
    6.5 小结第113-11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8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15-117页
    7.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与展望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25-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负材料慢波特性及其与线性注互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V波段曲折波导行波管及新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