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引论第15-25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内容第15-21页
        一、研究背景第15-20页
        二、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第21-22页
        一、研究目标第21页
        二、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第22-25页
        一、研究方法第22-24页
        二、研究路径第24-25页
第二章 文献述评第25-43页
    第一节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述评第25-29页
        一、“讲解—接受”型教学模式第25-26页
        二、“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第26-29页
    第二节 高中数学探究型教学述评第29-37页
        一、探究型教学一般理论第29-34页
        二、探究型教学模式第34-37页
    第三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提出第37-43页
        一、已有的数学探究型教学理论的局限第37-39页
        二、探究型教学兴衰的经验与教训第39-40页
        三、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应时而生第40-43页
第三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理据第43-65页
    第一节 学生视角第43-52页
        一、研究力的含义与价值第43-45页
        二、高中生作为研究者的可能性第45-47页
        三、高中生作为研究者的必要性第47-52页
    第二节 教师视角第52-55页
        一、作为数学知识再创造者的教师第52-53页
        二、作为学生研究指导者的教师第53-54页
        三、作为研究共同体创建者的教师第54-55页
    第三节 数学视角第55-58页
        一、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第55页
        二、作为高度结构化学科的数学第55-57页
        三、作为创造性活动的数学第57-58页
    第四节 教学视角第58-65页
        一、教学目的第58-59页
        二、教学过程第59-62页
        三、教与学的关系第62-65页
第四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构建第65-91页
    第一节 导研式教学基本理念第65-72页
        一、学习即研究第65-68页
        二、教学即研究指导第68-72页
    第二节 导研式教学设计原则第72-75页
        一、价值为先原则第72-73页
        二、研究为本原则第73页
        三、问题为重原则第73-75页
        四、操作为上原则第75页
    第三节 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第75-87页
        一、教学设计流程图第75-79页
        二、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第79-87页
    第四节 导研式教学基本模式第87-90页
        一、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第87-88页
        二、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第88-89页
        三、运用巩固、内化迁移第89-90页
    四、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第90-91页
第五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案例研究第91-145页
    第一节 案例研究概况第91-93页
        一、案例研究的目标第91页
        二、案例研究样本的选取第91-92页
        三、案例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第92-93页
    第二节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导研式教学第93-108页
        一、学习目标及其设计说明第93-94页
        二、教学过程及其设计说明第94-102页
        三、结论与反思第102-108页
    第三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研式教学第108-121页
        一、学习目标及设计说明第108-109页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第109-115页
        三、结论与反思第115-121页
    第四节 “正、余弦定理的发现之旅”导研式教学第121-135页
        一、学习目标及设计说明第121-122页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第122-128页
        三、结论与反思第128-135页
    第五节 教师对导研式教学的认识第135-145页
        一、教师导研式教学实践概况第135-137页
        二、教师对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第137-139页
        三、教师对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模式的修正建议第139-145页
第六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与教学模式修正第145-170页
    第一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修正第145-154页
        一、学习目标设计思维导图修正第145-146页
        二、学习过程设计思维导图修正第146-148页
        三、学习指导设计思维导图修正第148-153页
        四、学习评价设计思维导图修正第153-154页
    第二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修正第154-170页
        一、呈现背景,提出问题第155-158页
        二、联想激活,寻求方法第158-161页
        三、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第161-164页
        四、运用新知,巩固内化第164-166页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第166-170页
第七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实施第170-187页
    第一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实施条件第170-178页
        一、教学内部条件第170-175页
        二、教学外部条件第175-178页
    第二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适用范围第178-180页
        一、教学内容层面第178-179页
        二、教师层面第179页
        三、学生层面第179-180页
    第三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注意事项第180-187页
        一、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使用注意事项第180-182页
        二、导研式教学模式使用注意事项第182-187页
第八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使用效果分析第187-217页
    第一节 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同课教学设计第187-195页
        一、原生态下的“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第187-189页
        二、“曲线与方程”的导研式教学设计第189-191页
        三、“曲线与方程”导研式教学设计的优化第191-195页
    第二节 三个教学设计之比较第195-203页
        一、分析比较的指导思想第195页
        二、分析比较的内容第195-198页
        三、分析比较所得材料与数据第198-202页
        四、分析比较所得的结论第202-203页
    第三节 教师使用效果调查第203-213页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第203页
        二、调查数据与结论第203-213页
    第四节 导研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第213-217页
        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研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影响第213-215页
        二、“正、余弦定理的发现之旅”导研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影响第215-217页
第九章 结果、反思与展望第217-222页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反思第217-220页
        一、研究结果及其创新之处第217-218页
        二、研究的反思与体会第218-220页
        三、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第220页
    第二节 研究展望第220-222页
        一、继续深化、完善与推广第220-221页
        二、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品牌第221-222页
参考文献第222-232页
附录: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思维导图第232-240页
后记第240-242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42-244页

论文共2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1通过PERK-eIF2α信号通路调节髓鞘形成期少突胶质细胞稳态和存活
下一篇:八大公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碳氮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