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安管理法令论文

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2-16页
一、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推进意义第16-23页
    (一) 核心概念界定第16-17页
        1. 维稳第16页
        2. 维稳工作法治化第16页
        3. 法治思维第16-17页
        4. 互联网+维稳第17页
    (二) 关于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1. 关于依法治国相关理论第17-18页
        2. 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理论第18-19页
    (三) 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意义第19-23页
        1. 深化对维稳工作的认识,把握维稳工作法治化的规律第19页
        2.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现代化治理理论体系第19-20页
        3. 维稳工作法治化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举措第20页
        4. 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是践行“国之利剑”角色,切实推进国家安全战略第20-21页
        5. 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深入开展是推动传统公安工作向现代公安工作的转变第21页
        6. 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长期效应第21-23页
二、目前公安机关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第23-33页
    (一) 我国公安机关目前维稳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第23-25页
        1. 非法律手段维稳的方式花样繁多,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效下降第23页
        2.“刚性维稳”的短处和弊端日益明显第23-24页
        3. 人治思维主导下的工作方式方法大行其道第24页
        4. 维稳悖论现象的最终出现第24-25页
    (二)“互联网+维稳”领域出现的“新常态”问题第25-28页
        1.“互联网+维稳”战场面临的新对象为直觉和情绪所主导第25-26页
        2. 爆炸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互联网领域的维稳带来极大的紧迫感第26-27页
        3.“网络参与鸿沟”阻碍网络参与的均衡发展第27页
        4. 国际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和网络攻击给“互联网+维稳”领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第27-28页
    (三) 追溯当前公安机关维稳工作困局的原因第28-33页
        1. 公安机关的部分领导对于稳定工作认识不准确,维稳观念偏颇第28-29页
        2. 法治思维的缺乏第29-30页
        3. 公安机关的正面形象由于错误的维稳工作方式方法受到极大损害第30页
        4. 能力值和期望值不对等导致公安机关维稳工作左右为难第30-31页
        5.“互联网+维稳”工作陷入僵局的主观原因第31页
        6.“互联网+”领域立法的欠缺和互联网自身的特点给“互联网+维稳”领域带来困难和挑战第31-33页
三、对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提出的建议第33-43页
    (一) 公安机关应该树立正确的维稳工作法治化观念第33-35页
        1. 公安机关在维稳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摈弃人治思维第33页
        2. 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以人为本观第33-34页
        3. 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全面观第34页
        4. 坚持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正确的动态可持续观第34-35页
        5. 加强对法治的学习和实践,不仅使法治思维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第35页
    (二) 建立公安机关维稳工作法治化的长效机制第35-39页
        1. 从依法行政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第35-36页
        2. 从微观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第36-37页
        3. 从宪法层面推进公安机关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第37-38页
        4. 从公安民警考核层面对每名公安民警的维稳工作法治化进行考核第38页
        5. 从群众路线层面对推进公安机关维稳工作的法治化第38-39页
    (三)“互联网+”阵地的维稳工作法治化的研究与思考第39-43页
        1. 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领域法律制度建设第39-40页
        2. 在互联网领域要掀起学习贯彻落实法治精神的新高潮,将在互联网领域的法治宣传常态化第40页
        3. 培养公安机关民警互联网领域维稳的法治开放心态第40-41页
        4. 建立公安机关互联网领域独立依法预警处理机制第41-43页
结论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2页
后记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迁安职教中心为例
下一篇:基于用户评论的图书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