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一)研究背景第9页
  (二)研究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9-1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第9-11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2页
 三、研究内容第12页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第12-13页
  (一)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研究过程第13页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研究的重难点第13页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概述第14-18页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14-15页
 二、交互决定理论第15-16页
 三、自我效能理论第16-18页
第三章 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第18-21页
 一、医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第18-19页
 二、医学生职业规划的道德参照第19页
 三、是和谐医患关系的耦合剂第19-21页
第四章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医德观水平调研概述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1-36页
 一、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医德观水平调研概述第21-24页
  (一)问卷情况第21页
  (二)研究对象情况第21-22页
  (三)研究程序第22页
  (四)数据处理第22页
  (五)实验结果第22-24页
 二、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24-30页
  (一)学校教育因素第24-25页
  (二)学生主观因素第25-27页
  (三)环境影响因素第27-30页
 三、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第30-36页
  (一)高校重视程度不足,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单一第30-31页
  (二)医学生主观上认识程度不够,道德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第31-32页
  (三)社会功利化程度加深,不良社会风气负面影响加重第32-34页
  (四)实习医院职业道德培养滞后,相关培养机制缺失第34-36页
第五章 加强实习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对策探究第36-47页
 一、改革现有道德培养课程,建立职业道德多元化教育体系第36-37页
  (一)合理配置课程比重,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观念第36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36页
  (三)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第36-37页
 二、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医学生道德实践内在动力第37-39页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实践主观能动性第37页
  (二)加强医学生岗前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医学生自我效能感第37-39页
  (三)引入实习生心理干预机制,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第39页
 三、降低社会不良风气负面影响,全面净化社会环境第39-42页
  (一)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第40页
  (二)媒体应坚持客观公正立场,营造和谐社会舆论氛围第40-42页
 四、完善实习期职业道德培养体系,构建和谐实习环境第42-47页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第42-43页
  (二)加强实习带教老师队伍建设,强化榜样示范作用第43-44页
  (三)提高高校与实习医院协调能力,建立院校一体的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第44-45页
  (四)开展医院文化内涵建设,营造良好医德医风氛围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附录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导师评阅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犊牛大肠杆菌K99、F41二价灭活油剂菌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
下一篇:社区糖尿病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