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果树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13-20页 |
·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新疆野杏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新疆栽培杏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核心种质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构建核心种质的步骤及方法 | 第21-24页 |
·核心种质的评价 | 第24页 |
·果树核心种质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果树DNA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第2章 基于部分表型性状对新疆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29-63页 |
·栽培杏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29-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8页 |
·野杏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48-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9-63页 |
·表型多样性 | 第59-60页 |
·表型的遗传及变异 | 第60-62页 |
·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62-63页 |
第3章 基于ISSR分子标记对新疆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63-87页 |
·栽培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 第63-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7页 |
·野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 第77-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83-87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83-84页 |
·遗传变异与分化 | 第84-85页 |
·遗传关系 | 第85-87页 |
第4章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新疆杏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第87-106页 |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栽培杏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第87-9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7-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96页 |
·利用表型数据构建野杏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第96-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6-10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02-106页 |
·表型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 第102-103页 |
·取样比例对核心种质构建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核心种质的评价与确认 | 第104-106页 |
第5章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新疆杏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第106-124页 |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栽培杏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第106-1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4页 |
·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野杏种质资源核心种质 | 第114-12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4-12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0-124页 |
·遗传距离与取样策略 | 第120-121页 |
·合理的取样比例 | 第121-122页 |
·核心种质的评价与确认 | 第122-124页 |
第6章 部分新疆主栽杏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构建 | 第124-1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5页 |
·试验材料 | 第124-125页 |
·试验方法 | 第1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5-131页 |
·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25-127页 |
·亲缘关系分析 | 第127-128页 |
·特异条带与特征指纹图谱构建 | 第128-130页 |
·指纹图谱数据库的构建 | 第130-13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31-134页 |
·分子标记构建指纹图谱 | 第131-132页 |
·指纹图谱构建的方法 | 第132-13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表型遗传多样性 | 第134页 |
·分子遗传多样性 | 第134页 |
·表型核心种质 | 第134-135页 |
·分子核心种质 | 第135页 |
·指纹图谱 | 第135页 |
·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135-136页 |
·下一步研究设想 | 第136-137页 |
附录 | 第137-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作者简介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