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国内外采煤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采煤机发展与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采煤机发展与现状 | 第11-13页 |
·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采煤机变频调速系统研究 | 第16-30页 |
·采煤机自动调速特性分析 | 第16-17页 |
·采煤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实现 | 第17-20页 |
·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原理 | 第18-19页 |
·基于定子磁链补偿器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第19-20页 |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20-21页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变频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21-29页 |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1-2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采煤机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 | 第30-41页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30-31页 |
·基于Pro/Engineer的采煤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采煤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采煤机的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 | 第33-35页 |
·基于ADAMS的采煤机运动学仿真 | 第35-40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35页 |
·导入模型 | 第35页 |
·载荷计算 | 第35-36页 |
·施加约束 | 第36-37页 |
·仿真参数的设置 | 第37-39页 |
·虚拟样机模型准确性验证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基于LS-DYNA的行走轮动力学分析 | 第41-52页 |
·采煤机行走机构介绍 | 第41页 |
·仿真工况的设定与载荷提取 | 第41-43页 |
·仿真工况的设定 | 第41-42页 |
·载荷的提取 | 第42-43页 |
·采煤机行走轮和导轨动态接触分析 | 第43-51页 |
·动态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 | 第45页 |
·材料属性设置 | 第45-46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46-47页 |
·定义PART | 第47-48页 |
·定义接触 | 第48页 |
·施加载荷 | 第48-49页 |
·LS-DYNA求解 | 第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行走轮的疲劳寿命计算 | 第52-63页 |
·疲劳概述 | 第52-53页 |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及理论 | 第53-57页 |
·名义应力分析法 | 第53-54页 |
·雨流计算法 | 第54页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54-57页 |
·生成材料的S-N曲线 | 第57-58页 |
·行走轮的疲劳计算 | 第58-62页 |
·疲劳寿命分析的步骤 | 第58-60页 |
·疲劳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7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