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烟草的研究进展 | 第9页 |
| ·目的基因的转化方法 | 第9-12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的方法 | 第9-10页 |
| ·直接转化的方法 | 第10-12页 |
| ·植物遗传转化中标记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选择标记基因的分类 | 第12-13页 |
| ·植物中选择标记基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报告基因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开发利用新型的、无争议的安全筛选类标记基因 | 第14-16页 |
| ·丝氨酸消旋酶 | 第16-19页 |
| ·氨酸消旋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丝氨酸消旋酶的结构及催化机理 | 第17-18页 |
| ·丝氨酸消旋酶的调控 | 第18-19页 |
| 2 引言 | 第19-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本研究的内容、目标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 ·本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21页 |
| ·PCR反应的引物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2-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 ·相关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22-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31页 |
| ·酶切验证重组质粒pBI1301-ZmSR | 第24页 |
| ·pBI1301-ZmSR转化农杆菌 | 第24-26页 |
| ·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对比性试验 | 第26-27页 |
| ·烟草叶片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卡那霉素及D-丝氨酸敏感性试验 | 第27页 |
|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及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 | 第27-29页 |
| ·农杆菌侵染后烟草组织瞬时表达检测 | 第29页 |
| ·转化植株的检测 | 第29-31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4页 |
| ·pCAMBIA1301-ZmSR基因的鉴定 | 第31-32页 |
| ·重组质粒pBI1301-ZmSR的酶切鉴定 | 第31页 |
| ·重组质粒pB11301-ZmSR的测序分析 | 第31页 |
| ·农杆菌pB11301-ZmSR的酶切验证 | 第31页 |
| ·农杆菌pB11301-ZmSR的PCR验证 | 第31-32页 |
| ·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对比性试验 | 第32-33页 |
| ·烟草叶片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卡那霉素及D-丝氨酸敏感性试验 | 第33-37页 |
| ·烟草叶片分化的卡那霉素及D-丝氨酸敏感性试验 | 第33-35页 |
| ·烟草愈伤组织的卡那霉素及D-丝氨酸敏感性试验 | 第35-37页 |
| ·目的基因转化烟草叶片及愈伤组织的对比性试验 | 第37-40页 |
| ·pB1121-GUS和pB11301-ZmSR转化烟草叶片 | 第37-38页 |
| ·pB1121-GUS和pB11301-ZmSR转化烟草愈伤组织 | 第38-40页 |
| ·pBI1301-ZmSR转化烟草叶片和愈伤组织的对比 | 第40页 |
| ·农杆菌侵染后烟草GUS瞬时表达检测 | 第40-41页 |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1-43页 |
| ·转基因植株叶片GUS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 | 第41页 |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1-43页 |
|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形状的观察 | 第43-44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讨论 | 第44-47页 |
| ·D-丝氨酸浓度的确定 | 第44-45页 |
| ·烟草转化方法的选择 | 第45页 |
| ·转基因烟草的鉴定 | 第45页 |
| ·丝氨酸消旋酶作为遗传转化新型筛选标记的可行性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 附录A:中英文缩写与注释 | 第55-56页 |
| 附录B:图版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介 | 第58页 |
| 成果清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