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云计算概述 | 第14-17页 |
·定义与服务模型 | 第14-16页 |
·核心技术 | 第16-17页 |
·基础架构即服务 | 第17-22页 |
·IaaS服务简介 | 第17-18页 |
·IaaS服务需求 | 第18-21页 |
·IaaS服务特点 | 第21-22页 |
·影响大规模云服务效率的关键问题 | 第22-27页 |
·云服务的响应时间有待缩短 | 第23-24页 |
·多虚拟抽象层存储I/O性能有待加强 | 第24-26页 |
·虚拟机在线迁移速度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本文工作 | 第27-29页 |
·论文结构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32-56页 |
·虚拟化技术 | 第32-36页 |
·弹性内存虚拟化技术 | 第34-35页 |
·虚拟化云平台管理技术 | 第35-36页 |
·虚拟机快速部署相关研究 | 第36-45页 |
·虚拟机部署方法分类 | 第36页 |
·基于镜像的解决方案 | 第36-43页 |
·基于内存的解决方案 | 第43-44页 |
·新的虚拟机监视器(VMM/Hypervisor)技术 | 第44页 |
·数据传输优化方法 | 第44-45页 |
·虚拟化存储的性能与预读优化 | 第45-49页 |
·分布式虚拟化存储 | 第45-47页 |
·资源竞争条件下的虚拟化存储I/O策略 | 第47-48页 |
·预读优化机制 | 第48-49页 |
·虚拟机迁移技术 | 第49-54页 |
·虚拟机的非实时迁移 | 第51页 |
·虚拟机的实时迁移 | 第51-53页 |
·虚拟机存储的实时迁移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大规模虚拟机群快速部署方法 | 第56-86页 |
·引言 | 第56-58页 |
·虚拟机启动数据访问模式 | 第58-59页 |
·VMThunder | 第59-69页 |
·邻居镜像流 | 第60-62页 |
·点对点镜像流 | 第62-64页 |
·数据访问路径分析 | 第64-66页 |
·容错设计 | 第66页 |
·附加设计 | 第66-69页 |
·VMThunder+ | 第69-72页 |
·系统设计 | 第69-71页 |
·与VMThunder的比较 | 第71-72页 |
·实验 | 第72-85页 |
·实验环境与系统部署 | 第73-75页 |
·启动延时实验 | 第75-79页 |
·运行态I/O性能实验 | 第79-83页 |
·与其他部署方案的比较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虚拟化存储的预读优化方法 | 第86-108页 |
·引言 | 第86-88页 |
·预读与多层预读RAn | 第88-91页 |
·预读机制 | 第88-89页 |
·多层预读RAn现象 | 第89-90页 |
·RAn模拟系统 | 第90-91页 |
·RAn的行为特征 | 第91-94页 |
·案例研究 | 第91页 |
·RAn加速模型 | 第91-93页 |
·RAn机制不应简单关闭 | 第93-94页 |
·影响多层存储I/O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94-96页 |
·数据模式及RA窗口大小 | 第94-95页 |
·RAn数据块的合并 | 第95-96页 |
·RAn预读窗口初始化同步方法 | 第96-101页 |
·读请求序列慢启动 | 第96页 |
·预读三角形初始化与建模 | 第96-98页 |
·扇形同步的预读窗口初始化 | 第98-101页 |
·实验 | 第101-104页 |
·模拟系统的部署 | 第101-102页 |
·实验测试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8页 |
第五章 高效虚拟机存储与内存迁移技术 | 第108-134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DLSM:虚拟机在线存储迁移方法 | 第109-117页 |
·存储结构 | 第110页 |
·DLSM系统设计 | 第110-116页 |
·DLSM系统分析 | 第116-117页 |
·BDLM:基于BLSM的虚拟机在线迁移方法 | 第117-123页 |
·动机 | 第117-118页 |
·内存块设备化 | 第118-120页 |
·BDLM系统设计 | 第120-121页 |
·BDLM系统分析 | 第121-123页 |
·实验 | 第123-131页 |
·DLSM的部署与实验 | 第123-129页 |
·BDLM的部署与实验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工作总结 | 第134-135页 |
·研究展望 | 第135-138页 |
致谢 | 第138-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2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