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4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5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1 师徒制 | 第13-14页 |
·师徒制的概念 | 第13-14页 |
·师徒制中的知识转移 | 第14页 |
2 隐性知识转移 | 第14-19页 |
·隐性知识的定义 | 第14-15页 |
·知识转移 | 第15-16页 |
·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隐性知识转移的测量 | 第17-19页 |
3 认知风格 | 第19-21页 |
·认知风格的定义 | 第19页 |
·认知风格的类别 | 第19-20页 |
·认知风格的测量 | 第20-21页 |
4 认知风格一致性和知识转移 | 第21-22页 |
5 认知风格一致性、知识的隐性度和知识转移 | 第22页 |
6 认知风格一致性、人际信任和知识转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隐性知识转移效果问卷的编制 | 第24-37页 |
1 项目收集 | 第24页 |
2《隐性知识转移效果问卷—师傅问卷》的编制 | 第24-30页 |
·被试 | 第24-26页 |
·工具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预测问卷的区分度分析 | 第26-27页 |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8-29页 |
·效度分析 | 第29-30页 |
3 《隐性知识转移效果问卷—徒弟问卷》的编制 | 第30-35页 |
·被试 | 第30-31页 |
·工具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预测问卷的区分度分析 | 第31-32页 |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3-34页 |
·效度分析 | 第34-35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5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师徒认知风格一致性与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 | 第37-46页 |
1 研究设计 | 第37-38页 |
·被试 | 第37页 |
·研究工具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各变量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中介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调节效应分析 | 第40-42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2-44页 |
·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 | 第42页 |
·认知风格一致性与隐性知识转移效果 | 第42-43页 |
·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 第43-44页 |
·知识隐性度的调节效应 | 第44页 |
4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创新和不足 | 第46-47页 |
·创新 | 第46页 |
·不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