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结构模型精细化研究及网络版系统框架设计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4-23页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3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7页
第二章 不同类型结构震害特征分析及安全鉴定介绍第27-44页
   ·引言第27页
   ·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分析及安全鉴定介绍第27-34页
     ·结构特点第27-28页
     ·典型震害概述和分析第28-34页
     ·地震现场安全鉴定介绍第34页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分析及安全鉴定介绍第34-41页
     ·结构特点第34-35页
     ·典型震害概述和分析第35-40页
     ·地震现场安全鉴定介绍第40-41页
   ·底层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及安全鉴定介绍第41-42页
     ·结构特点第41页
     ·典型震害概述和分析第41-42页
     ·地震现场安全鉴定介绍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多层砌体结构地震现场安全鉴定量化模型第44-75页
   ·引言第44页
   ·各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的确定第44-51页
     ·各构件类及其细部震损的确定第44-47页
     ·构件类细部震损的量化第47-51页
     ·结构整体震损的量化第51页
   ·震害数据的选取第51-54页
   ·基本模型的建立第54-60页
     ·决定系数R2第54页
     ·构件类细部震损与结构整体震损的相关性分析第54-58页
     ·基本模型的建立第58-60页
   ·模型的确定第60-68页
     ·残差分析法第60-61页
     ·模型系数的探讨第61-65页
     ·基于残差分析法的模型检验第65-67页
     ·模型系数的确定第67-68页
   ·结构安全类别判定标准第68-69页
   ·模型鉴定效果的检验第69-72页
     ·震例分析第69-71页
     ·模型鉴定效果的检验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5页
第四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现场安全鉴定量化模型第75-94页
   ·各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的确定第75-80页
     ·各构件类及其细部震损的确定第75-78页
     ·构件类细部震损的量化第78-80页
   ·震害数据的选取第80-81页
   ·基本模型的建立第81-85页
     ·构件类细部震损与结构整体震损的相关性分析第81-84页
     ·基本模型的建立第84-85页
   ·模型的确定第85-89页
     ·模型系数的探讨第85-87页
     ·基于残差分析法的模型检验第87-89页
     ·模型系数的确定第89页
   ·模型鉴定效果的检验第89-92页
     ·震例分析第89-91页
     ·模型鉴定效果的检验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底层框架结构地震现场安全鉴定量化模型第94-102页
   ·震害数据的选取第94-95页
   ·各构件类及构件类细部震损的确定第95-97页
     ·各构件类及其细部震损确定第95-97页
     ·构件类细部震损和结构整体震损的量化第97页
   ·模型的建立第97-99页
   ·模型鉴定效果的检验第99-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网络版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系统第102-123页
   ·引言第102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102-104页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第102-103页
     ·系统运行模式和开发技术分析第103-104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104-112页
     ·系统总体功能介绍第104-105页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第105-106页
     ·系统各模块功能介绍与设计第106-112页
   ·系统功能的实现第112-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126页
   ·结论第123-124页
   ·展望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作者简介第13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34-13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空间双层网格结构强震失效机理与隔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