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安徽宣城红土微生物GDGTs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选题背景第14-17页
     ·选题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红土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红土的环境变化研究第20-21页
     ·微生物类脂物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论文结构体系第24-26页
第二章 GDGTs化合物的指标体系在环境载体中的应用第26-33页
   ·GDGTs化合物的指标体系第26-28页
     ·古菌iGDGTs指标第26-27页
     ·细菌bGDGTs指标第27-28页
   ·GDGTs在重建古气候环境中的应用第28-31页
     ·海相沉积物中的应用第28-29页
     ·湖相沉积物中的应用第29页
     ·泥炭中的应用第29-30页
     ·土壤中的应用第30-31页
     ·石笋中的应用第31页
   ·GDGTs在重建古气候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第31-33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第33-37页
   ·研究区地理概况第33-35页
     ·地理位置第33页
     ·地形地貌第33-34页
     ·水文状况第34页
     ·气候特点第34-35页
   ·区域地质概述第35页
   ·剖面地层年代第35-37页
第四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7-40页
   ·样品采集第37页
   ·样品的处理第37-39页
   ·分析测试第39-40页
     ·GDGTs测试第39页
     ·土壤pH测定第39-40页
第五章 宣城红土GDGTs分布特征第40-47页
   ·GDGTs化合物的分布第40-42页
   ·古菌iGDGTs的分布特征第42-44页
   ·细菌bGDGTs的分布特征第44-47页
第六章 宣城红土GDGTs的古环境意义第47-56页
   ·土壤GDGTs的古温度代用指标第47-51页
     ·MBT、CBT指标第47-50页
     ·土壤pH指标第50-51页
   ·土壤GDGTs的古水文代用指标第51-54页
     ·BIT指标第51-53页
     ·干旱化指标R_(i/b)第53-54页
   ·部分气候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第54-5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9页
   ·结论第56-57页
   ·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南紫云晒瓦剖面四大寨组、新苑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下一篇:多角度反射测量系统的研发与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