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目的 | 第18页 |
·选题来源和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选题依据及项目支持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采取的研究路线与完成的工作量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剖面简介 | 第21-31页 |
·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古地理背景 | 第22页 |
·剖面介绍 | 第22-31页 |
·四大寨组实测剖面描述 | 第22-27页 |
·新苑组实测剖面描述 | 第27-31页 |
第三章 牙形石生物地层 | 第31-45页 |
·四大寨组牙形石生物地层 | 第31-37页 |
·Sweetognathus aff.whitei带(146.7-174.5m) | 第31-32页 |
·S.guizhouensis带(174.5-181.7m) | 第32页 |
·S.subsymmetricus带(181.7-209.0 m) | 第32页 |
·M.nashuiensis带(209.0-254.0 m) | 第32-34页 |
·M.idahoensis lamberti带(254.0-322.0 m) | 第34-35页 |
·J.aserrata带(322.0-353.0 m) | 第35页 |
·J.postserrata带(353.0 m-?) | 第35-37页 |
·新苑组牙形石生物地层 | 第37-45页 |
·Ni.kockeli带(2.30-37.80m) | 第37-38页 |
·P.bifurcata带(37.80-47.10m) | 第38-39页 |
·N.constricta带(47.10-75.30m) | 第39-41页 |
·N.constricta cornuta带(75.30m-?) | 第41-45页 |
第四章 生物地层对比与年代地层划分 | 第45-48页 |
·四大寨组年代地层划分 | 第45-47页 |
·Artinskian阶 | 第45页 |
·Kungurian阶 | 第45-46页 |
·Roadian阶(?) | 第46页 |
·Wordian阶 | 第46页 |
·Capitanian阶 | 第46-47页 |
·新苑组年代地层划分 | 第47-48页 |
·Pelsonian亚阶 | 第47页 |
·Illyrian亚阶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8-50页 |
·取得的认识 | 第48-49页 |
·晒瓦剖面Cisuralian统-Guadalupian统界线 | 第48页 |
·晒瓦剖面Kungurian阶底界 | 第48-49页 |
·新苑组牙形石生物地层及其地质意义 | 第49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系统描述 | 第5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2页 |
图版说明 | 第82-89页 |
图版 | 第89-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