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7-21页 |
·趋磁细菌概述 | 第7-8页 |
·趋磁细菌的发现 | 第7页 |
·趋磁细菌的形态 | 第7-8页 |
·磁小体概述 | 第8-13页 |
·磁小体的形态特征 | 第8-9页 |
·磁小体的化学组成 | 第9-10页 |
·磁小体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0-13页 |
·磁小体修饰 | 第13-18页 |
·磁小体化学修饰 | 第13-15页 |
·磁小体生物学修饰 | 第15-16页 |
·磁小体应用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简介 | 第18页 |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9页 |
·本实验所用菌株及培养基 | 第21-25页 |
·菌株及培养基 | 第21-22页 |
·趋磁细菌及培养基 | 第22-25页 |
·质粒及引物 | 第25-26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9页 |
·融合PCR | 第27-29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9页 |
·酶切 | 第29-30页 |
·酶连 | 第30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连接产物转化 | 第30-31页 |
·MSR-1 双亲接合实验 | 第31-32页 |
·Cmag测定 | 第32页 |
·Trizol法提取RNA | 第32-33页 |
·磁小体的纯化及保存 | 第33-34页 |
·磁小体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测定 | 第34页 |
·重组磁小体电子透射显微镜TEM观察 | 第34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SDS-PAGE) | 第34-37页 |
·蛋白质转移印记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60页 |
·表面展示有生物素磁小体的构建 | 第39-50页 |
·融合表达载体pBBR-bccp-mamC pBBR-bccp-mamF的构建 | 第39-40页 |
·重组菌株MSR-ΔC-BC MSR-ΔF-BF的构建 | 第40-41页 |
·重组菌株中融合基因转录验证 | 第41-43页 |
·重组菌株中融合基因表达验证 | 第43-45页 |
·重组菌株及重组磁小体表征分析 | 第45-48页 |
·重组磁小体BMP-△F-BF应用检测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表面展示有链霉亲和素磁小体的构建 | 第50-60页 |
·扩增mamC mamF及sa基因 | 第50-51页 |
·融合表达载体pBBR-sa-mamC pBBR-sa-mamF的构建 | 第51-52页 |
·重组菌株MSR-ΔC-SC MSR-ΔF-SF的构建 | 第52-53页 |
·重组菌株中融合基因转录验证 | 第53-54页 |
·重组菌株中融合基因表达验证 | 第54-55页 |
·重组菌株及重组磁小体的表征分析 | 第55-57页 |
·重组磁小体BMP-ΔC-SC应用检测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成功构建磁小体表面展示体系 | 第60页 |
·重组菌株及重组磁小体的表征 | 第60页 |
·初步应用实验 | 第60-61页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