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序 | 第9-13页 |
| 1 引言 | 第13-33页 |
| ·半导体光催化作用机制 | 第13-15页 |
|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概述 | 第15-19页 |
| ·钒酸铋可见光催化剂简述 | 第19-23页 |
| ·钒酸铋改性机理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 ·晶面暴露 | 第23-24页 |
| ·半导体复合 | 第24-26页 |
| ·贵金属沉积 | 第26-28页 |
| ·离子掺杂 | 第28-30页 |
|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及创新点 | 第30-33页 |
| 2 氧化铈纳米颗粒包覆BiVO_4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33-5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 ·样品合成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表征方法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9页 |
| ·晶相分析 | 第36-37页 |
| ·形貌表征 | 第37-39页 |
| ·化学态分析 | 第39-41页 |
| ·漫反射分析 | 第41-43页 |
| ·可见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 ·催化机理讨论 | 第44-49页 |
| ·本章总结 | 第49-51页 |
| 3 BiVO_4负载Ln_2O_3(Ln:Sm,Eu,Tb)氧化还原异质结的构筑及催化机理研究 | 第51-72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样品合成方法 | 第52-53页 |
| ·实验表征方法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71页 |
| ·晶相分析 | 第54-55页 |
| ·形貌表征 | 第55-57页 |
| ·化学态分析 | 第57-59页 |
| ·漫反射分析 | 第59-61页 |
| ·可见光催化性能 | 第61-64页 |
| ·催化机理讨论 | 第64-71页 |
| ·本章总结 | 第71-72页 |
| 4 Bi_(1-x)CexVO_(4+δ)固溶体型可见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机理研究 | 第72-9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73-74页 |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 ·样品合成方法 | 第74页 |
| ·实验表征方法 | 第74-7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5-92页 |
| ·晶相结构分析 | 第75-79页 |
| ·形貌表征 | 第79-81页 |
| ·化学态分析 | 第81-83页 |
| ·漫反射分析 | 第83-84页 |
| ·可见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84-87页 |
| ·催化机理讨论 | 第87-92页 |
| ·本章总结 | 第92-93页 |
| 5 Bi_(1-x)Ln_xVO_4(Ln:Sm,Tb)固溶体型可见光催化剂的探索 | 第93-107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94页 |
| ·实验方法 | 第94-96页 |
| ·样品合成方法 | 第94-95页 |
| ·实验表征方法 | 第95-9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5页 |
| ·晶相结构分析 | 第96-99页 |
| ·形貌表征 | 第99-100页 |
| ·漫反射分析 | 第100-102页 |
| ·可见光催化性能探讨 | 第102-105页 |
| ·本章总结 | 第105-107页 |
| 6 结论 | 第107-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7页 |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7-133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