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廉价磋商方法的CVM假想偏差修正与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英文摘要 | 第12-15页 |
| 1 引言 | 第15-3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31页 |
| ·条件价值法的发展 | 第17-19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 ·假想偏差及支付意愿距离属性的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31-32页 |
| ·课题来源 | 第32-34页 |
| 2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 第34-58页 |
| ·环境物品价值的内涵及构成 | 第34-36页 |
| ·环境物品价值的评价方法 | 第36-42页 |
| ·旅行成本法 | 第36-38页 |
| ·享乐价格法 | 第38-39页 |
| ·效益转移法 | 第39-40页 |
| ·选择实验法 | 第40-41页 |
| ·非市场评估法评述 | 第41-42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理论基础 | 第42-46页 |
| ·希克斯“消费者剩余”理论 | 第42-44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经济学原理 | 第44-46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引导技术 | 第46-49页 |
| ·投标博弈 | 第46-47页 |
| ·开放式 | 第47页 |
| ·支付卡 | 第47-48页 |
| ·封闭式 | 第48页 |
| ·各种引导技术的评述 | 第48-49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计算模型 | 第49-53页 |
| ·随机效用模型 | 第49-51页 |
| ·支付意愿函数模型 | 第51-52页 |
| ·生存分析法 | 第52-53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实施步骤及指导原则 | 第53-57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实施步骤 | 第53-55页 |
| ·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实施原则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3 廉价磋商与距离属性的理论框架 | 第58-69页 |
| ·偏差分类及处理方案 | 第59-63页 |
| ·假想偏差 | 第59页 |
| ·策略偏差 | 第59-60页 |
| ·信息偏差 | 第60-61页 |
| ·嵌入偏差 | 第61页 |
| ·顺序偏差 | 第61-62页 |
| ·其它类型的偏差 | 第62-63页 |
| ·廉价磋商方法与理论 | 第63-66页 |
| ·修正假想偏差的事前措施 | 第63-64页 |
| ·廉价磋商的原理与实验设计 | 第64-66页 |
| ·假想偏差的范围界定 | 第66页 |
| ·距离的定义和计算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4 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统计 | 第69-97页 |
| ·松花江及流域概况 | 第69页 |
| ·问卷设计 | 第69-71页 |
| ·变量赋值 | 第71-75页 |
| ·调查实施 | 第75-76页 |
|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 第76-95页 |
| ·问卷类别统计 | 第76-79页 |
| ·受访者社会经济信息统计 | 第79-81页 |
| ·受访者对松花江生态现状的认知和态度 | 第81-83页 |
| ·受访者对地球生物圈的生态意识水平 | 第83-84页 |
| ·抗议支付统计 | 第84-90页 |
| ·支付方式统计 | 第90-92页 |
| ·变量对支付意愿的影响预测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5 实证分析 | 第97-120页 |
| ·信度分析 | 第97-99页 |
| ·效度分析 | 第99-101页 |
| ·距离属性的定义和计算 | 第101-103页 |
| ·支付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3-108页 |
| ·A组问卷 | 第103-104页 |
| ·B组问卷 | 第104-105页 |
| ·C组问卷 | 第105-106页 |
| ·总体问卷 | 第106页 |
| ·各组样本比较 | 第106-108页 |
| ·松花江非使用价值评价及廉价磋商效果分析 | 第108-117页 |
| ·A组问卷 | 第109-110页 |
| ·B组问卷 | 第110-111页 |
| ·C组问卷 | 第111-112页 |
| ·总体问卷 | 第112-114页 |
| ·各组样本比较 | 第114-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20页 |
| 6 结论 | 第120-123页 |
| ·结论 | 第120-121页 |
| ·创新点 | 第121页 |
|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 附录 | 第133-13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