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非全日制用工基本理论第11-26页
 一、非全日制用工有关概念的诠释第11-14页
  (一)对国外非全日制用工的解读第11-12页
  (二)对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解读第12-13页
  (三)非全日制用工与其他概念的不同第13-14页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产生第14-17页
 三、非全日制用工发展的深远影响第17-21页
  (一)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第17-18页
  (二)压缩了企业在生产用工上的成本第18-19页
  (三)提供了就业和下岗再就业的机遇第19页
  (四)保护了劳动者的相关合法权益第19-21页
 四、非全日制用工的主要特点第21-26页
  (一)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工作时间不同于全日制用工第21-22页
  (二)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不一样第22-23页
  (三)规定的试用期不同第23页
  (四)劳动合同关系不同第23-24页
  (五)非全日制用工在用工合同签订和解除上限制较少第24-25页
  (六)工资支付和结算周期不同第25-26页
第二章 我国现行立法中非全日制用工存在的问题第26-32页
 一、非全日制劳动者地位不平等第26-28页
  (一)非全日制用工程序简单化,劳动者处于被动地位第26-27页
  (二)非全日制加班薪酬计算模糊、小时最低工资低第27页
  (三)非全日制用工社会参保率低第27-28页
 二、合同订立形式相对简单第28-30页
  (一)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可以口头订立第29页
  (二)非全日制用工可以建立多个劳动关系第29-30页
  (三)不可以约定试用期第30页
 三、劳动用工合同对合同解除和终止不完善第30-31页
  (一)非全日制合同的终止第30页
  (二)合同终止及补偿第30-31页
 四、举证责任分配模糊第31-32页
第三章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完善第32-41页
 一、提高劳动者的合法地位第33-36页
  (一)制定法律法规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平等权第33-34页
  (二)规定小时工最低工资的计算标准第34-35页
  (三)规定用工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保险第35-36页
 二、规范订立形式、保障非全日制用工的权利第36-38页
  (一)约束口头订立合同标准第37页
  (二)合理约束建立多重劳动关系第37-38页
  (三)双方不可以约定试用期第38页
 三、严格要求劳动合同终止解除第38-40页
  (一)规范劳动合同解除方式第39页
  (二)规定合同的终止条件及补偿第39-40页
 四、确立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划分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结语第45-46页
个人简历第46-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养服务行动系统价值观二维结构的探讨
下一篇:论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