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特征及其土壤固碳特征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人工林群落特征 | 第13-14页 |
| ·土壤有机碳库及活性碳组分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样地布设 | 第20-21页 |
| ·样地调查 | 第21页 |
| ·物种多样性指标的计算 | 第21-22页 |
|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 ·数据计算与分析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特征的变化 | 第24-31页 |
|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地上特征 | 第24-26页 |
| ·群落垂直结构 | 第24-25页 |
| ·乔木层水平结构 | 第25页 |
| ·林下物种多样性 | 第25-26页 |
|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地下特征 | 第26-29页 |
|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根系生物量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根长密度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比根长特征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固碳特征的变化 | 第31-39页 |
| ·不同林龄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 第31-32页 |
| ·不同林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 第32-33页 |
| ·不同林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 第33-35页 |
| ·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变化特征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 第39-46页 |
| ·生物因素的影响 | 第39-42页 |
| ·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 第39页 |
| ·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根系特征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枯落物的影响 | 第41-42页 |
|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历教育硕士学位授予信息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