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分类 | 第13-14页 |
| ·植物功能性状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刺槐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刺槐功能性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0页 |
| ·拟开展的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不同空间尺度刺槐功能性状变化研究 | 第22页 |
| ·不同尺度下刺槐功能性状对环境的响应规律 | 第22-23页 |
| ·刺槐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其生态学意义 | 第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 第24-26页 |
| ·室内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环境因子数据获取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坡面尺度刺槐功能性状变化 | 第28-42页 |
| ·坡面尺度刺槐功能性状 | 第28-33页 |
| ·刺槐功能性状的特征 | 第28-29页 |
| ·立地条件对刺槐功能性状的影响 | 第29-33页 |
| ·坡面尺度刺槐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33页 |
| ·坡面尺度下刺槐功能性状与环境变化响应关系 | 第33-39页 |
| ·刺槐林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特征 | 第33-35页 |
| ·刺槐林下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 ·刺槐功能性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36-39页 |
| ·讨论 | 第39-42页 |
| ·坡面尺度下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功能性状 | 第39-40页 |
| ·刺槐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空间尺度下黄土高原刺槐功能性状 | 第42-52页 |
| ·空间尺度黄土高原刺槐植物功能性状 | 第42-46页 |
| ·刺槐植物功能性状的特征 | 第42-43页 |
| ·陕西黄土高原北部、中部、南部刺槐功能性状的比较 | 第43-46页 |
| ·黄土高原刺槐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46页 |
| ·空间尺度下刺槐功能性状随环境的变化规律 | 第46-49页 |
| ·空间尺度上刺槐林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 ·刺槐功能性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第47-48页 |
| ·刺槐功能性状随气候的变化 | 第48-49页 |
| ·刺槐功能性状与气候、土壤因子的耦合分析 | 第49页 |
| ·讨论 | 第49-52页 |
| ·空间尺度黄土高原刺槐功能性状变化 | 第49-50页 |
| ·空间尺度刺槐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刺槐林与乡土植物群落的环境适应策略差异 | 第52-60页 |
| ·刺槐林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的差异性 | 第52-58页 |
| ·刺槐林和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在不同坡向上的变化比较 | 第52页 |
| ·刺槐林与乡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在坡位上的变化比较 | 第52-55页 |
| ·刺槐林与乡土植物群落土壤因子随地形的变化比较 | 第55-56页 |
| ·刺槐林与乡土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变化比较 | 第56-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历教育硕士学位授予信息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