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本课题的来源背景 | 第13-17页 |
| ·制造业的经济形势 | 第13页 |
| ·皮革智能CAD/CAM切割技术的发展 | 第13-15页 |
| ·SPIN1006激光裁剪机的简介 | 第15-17页 |
| ·皮革智能排样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 ·智能排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 ·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皮革排样问题 | 第24-32页 |
| ·二维不规则皮革排样问题的难点分析 | 第24-26页 |
| ·皮革样件和母板外轮廓的复杂性 | 第24-25页 |
| ·皮革特性约束条件的复杂性 | 第25-26页 |
| ·二维不规则样件几何表达方式 | 第26-31页 |
| ·原始图形表示法 | 第26页 |
| ·多边形表示法 | 第26-27页 |
| ·矩形包络策略表示法 | 第27-28页 |
| ·离散型表示方法 | 第28-31页 |
| ·二维样件排样问题的优化策略 | 第31页 |
| ·矩形样件排样问题的优化策略 | 第31页 |
| ·不规则样件排样问题的优化策略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IAGA算法解决矩形样件优化排样问题 | 第32-49页 |
| ·皮革矩形样件优化排样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 ·排样问题的启发式排样算法分析 | 第33-36页 |
| ·BL算法 | 第33页 |
| ·BLF算法 | 第33-34页 |
| ·最低水平线算法 | 第34-35页 |
| ·剩余矩形算法 | 第35-36页 |
| ·遗传算法 | 第36-39页 |
| ·遗传算法的概述 | 第36-37页 |
| ·遗传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不足 | 第37-38页 |
|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 第38-39页 |
| ·IAGA实现矩形样件排样的关键技术和基本流程 | 第39-43页 |
|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43-48页 |
| ·参数的设定 | 第44-45页 |
| ·实验仿真与验证 | 第45-47页 |
| ·IAGA算法的优越性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基于DFSA算法解决矩形样件优化排样问题 | 第49-64页 |
| ·萤火虫算法 | 第49-52页 |
| ·标准萤火虫算法原理 | 第49-50页 |
| ·FA的基本流程 | 第50-51页 |
| ·改进型萤火虫算法 | 第51-52页 |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52-53页 |
| ·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3页 |
| ·初始温度 | 第53页 |
| ·降温函数 | 第53页 |
| ·DFSA算法解决矩形样件优化排样的关键技术和基本流程 | 第53-59页 |
| ·矩形样件排样问题的编码方法 | 第54页 |
| ·矩形样件编码的转码操作 | 第54页 |
| ·萤火虫之间的距离公式 | 第54-55页 |
| ·矩形样件编码的更新 | 第55-56页 |
| ·不可行编码处理 | 第56-57页 |
| ·新个体的产生 | 第57页 |
| ·新个体的接受准则和收敛准则 | 第57-59页 |
| ·DFA算法参数的设定方法 | 第59-61页 |
| ·实验仿真与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二维不规则样件的预处理和启发式解码算法 | 第64-75页 |
| ·二维不规则样件的预处理 | 第64-70页 |
| ·皮革面料母版外轮廓信息的提取 | 第64-65页 |
| ·皮革样件外轮廓曲线的离散化 | 第65-66页 |
| ·Matlab读取DXF格式图形的数据 | 第66-67页 |
|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 第67-70页 |
| ·二维不规则多边形排样的启发式解码算法 | 第70-74页 |
| ·排样件的几何表达方式 | 第70-72页 |
| ·基于改进型的BL策略的启发式定位算法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二维不规则样件优化排样问题 | 第75-87页 |
| ·摇瓶子策略 | 第76页 |
| ·基于“摇瓶子策略”实现不规则样件的排样 | 第76-77页 |
| ·基于“摇瓶子策略”模拟退火排样算法 | 第77-79页 |
| ·动态领域尺度模拟退火算法 | 第77-78页 |
| ·参数的设定 | 第78页 |
| ·基于“摇瓶子策略”模拟退火算法解决不规则样件排样的基本流程 | 第78-79页 |
| ·不规则样件排样问题的实现 | 第79-84页 |
| ·不规则样件的编码方法 | 第79-81页 |
| ·不规则样件的旋转角度更新进化 | 第81-83页 |
| ·排样图的评定标准 | 第83-84页 |
| ·本章算法实现不规则样件排样的总流程 | 第84页 |
| ·实验仿真验证和分析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 ·本文总结 | 第87-88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