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障对象需求的天津市保障房用地空间布局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保障房空间分异及混合模式的研究 | 第11-12页 |
·保障房空间失配问题研究 | 第12-13页 |
·保障房空间选址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保障性住房 | 第17-18页 |
·保障对象 | 第18-19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居住空间分异理论 | 第19页 |
·地租竞价理论 | 第19-21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21页 |
·公交导向TOD模式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天津市保障房供给及保障对象需求关系研究 | 第23-37页 |
·天津市保障房实施现状 | 第23-28页 |
·天津市保障房空间分布现状 | 第28-32页 |
·空间布局集中连片 | 第28-29页 |
·存在空间失配 | 第29-30页 |
·公共交通尚不完善 | 第30-32页 |
·保障对象住房需求研究 | 第32-34页 |
·保障对象规模分析 | 第32-33页 |
·潜在保障对象需求规模预测 | 第33-34页 |
·保障房供给需求平衡分析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保障房用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价 | 第37-43页 |
·基于不同视角的空间布局影响因素评析 | 第37-38页 |
·基于经济效益视角 | 第37页 |
·基于居民民生视角 | 第37-38页 |
·影响因素确定 | 第38-39页 |
·土地价格 | 第38页 |
·交通条件 | 第38页 |
·公共设施条件 | 第38-39页 |
·就业条件 | 第39页 |
·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9页 |
·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确定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天津市保障房用地的空间布局分析 | 第43-55页 |
·空间布局原则和步骤 | 第43-44页 |
·空间布局原则 | 第43页 |
·空间布局步骤 | 第43-44页 |
·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范围初步确定 | 第44-50页 |
·就业条件 | 第44-46页 |
·公共交通条件 | 第46-47页 |
·公共设施条件 | 第47-50页 |
·建设用地布局范围确定 | 第50-51页 |
·土地价格因素限制 | 第51-52页 |
·保障房的最终空间布局选址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