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汞、钯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7页
   ·检测汞、钯等重金属离子的意义第9页
   ·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第9页
   ·Hg~(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9-26页
     ·基于Hg~(2+)与氮原子络合的荧光探针第10-13页
     ·基于Hg~(2+)与氮原子和氧原子络合的荧光探针第13-15页
     ·基于Hg~(2+)与氧原子络合的荧光探针第15-16页
     ·基于Hg~(2+)与硫原子络合的荧光探针第16-18页
     ·基于Hg~(2+)脱掉硫原子生成氧原子的荧光探针第18-20页
     ·基于Hg~(2+)脱掉硫原子成环的荧光探针第20-23页
     ·基于Hg~(2+)脱掉硫原子成醛基的荧光探针第23-24页
     ·基于Hg~(2+)水解作用的荧光探针第24-26页
   ·Pd~(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6-36页
     ·基于Pd催化的荧光探针第26-31页
     ·基于Pd诱导罗丹明开环的荧光探针第31-36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36-37页
第二章 基于半菁为母体的“turn-on”型Hg~(2+)探针MS2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第37-46页
   ·设计思路第37-38页
   ·实验部分第38-41页
     ·试剂与仪器第38页
     ·化合物合成与表征第38-39页
     ·探针MS2的性能测定第39-41页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41-45页
     ·探针MS2对Hg~(2+)紫外滴定实验第41-42页
     ·探针MS2对Hg~(2+)荧光滴定实验第42页
     ·探针MS2的选择竞争性实验第42-43页
     ·探针MS2对Hg~(2+)的时间响应实验第43页
     ·探针MS2对Hg~(2+)的pH响应实验第43-44页
     ·探针MS2与Hg~(2+)的反应机理第44-45页
     ·探针MS2对Hg~(2+)的细胞荧光成像第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基于去炔丙基诱导自动环化的“turn-on”型Pd~(2+)荧光探针SPd1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第46-56页
   ·设计思路第46-47页
   ·实验部分第47-51页
     ·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化合物合成与表征第48-49页
     ·探针SPd1的性能测定第49-51页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51-55页
     ·探针SPd1对Pd~(2+)紫外浓度滴定实验第51-52页
     ·探针SPd1对Pd~(2+)荧光浓度滴定实验第52页
     ·探针SPd1选择竞争性实验第52-53页
     ·探针SPd1对Pd~(2+)时间响应实验第53-54页
     ·探针SPd1对Pd~(2+)的pH响应实验第54页
     ·探针SPd1对Pd~(2+)细胞荧光成像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萘为母体的“turn-on”型Pd~(2+)荧光探针SPd2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第56-64页
   ·设计思路第56页
   ·实验部分第56-59页
     ·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化合物合成与表征第57-58页
     ·探针SPd2的性能测定第58-59页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59-63页
     ·探针SPd2对Pd~(2+)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第59-60页
     ·探针SPd2对Pd~(2+)荧光滴定实验第60-61页
     ·探针SPd2对Pd~(2+)时间响应实验第61页
     ·探针SPd2选择竞争性实验第61-62页
     ·探针SPd2对Pd~(2+)pH值响应性实验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基于罗丹明为母体的“turn-on”型Pd~(2+)探针SPd3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第64-74页
   ·设计思路第64页
   ·实验部分第64-68页
     ·试剂与仪器第64-65页
     ·化合物合成与表征第65-68页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68-73页
     ·探针SPd3对Pd~(2+)的pH响应的实验第68页
     ·探针SPd3对Pd~(2+)紫外浓度滴定实验第68-69页
     ·探针SPd3对Pd~(2+)荧光滴定实验第69-70页
     ·探针SPd3选择性竞争性实验第70-71页
     ·探针SPd3对Pd~(2+)时间响应第71页
     ·探针SPd3与Pd~(2+)的结合方式第71-72页
     ·探针SPd3对Pd~(2+)细胞荧光成像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录 化合物的核磁、质谱图第86-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催化卤代芳烃与烯丙基卤化物的偶联反应研究
下一篇:乙酰化介导的家蚕Bm30K-3蛋白稳定性机制及抗凋亡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