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癌症 | 第13-15页 |
·组蛋白乙酰化酶与去乙酰化酶 | 第14页 |
·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 | 第14-15页 |
·组蛋白去乙酰化与癌症 | 第15页 |
2 非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的功能 | 第15-16页 |
·非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蛋白质稳定性 | 第16页 |
·非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代谢调控 | 第16页 |
3 家蚕Bm30K蛋白概述 | 第16-17页 |
4 展望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 | 第18-21页 |
1 实验目的、意义 | 第18页 |
2 实验内容 | 第18-20页 |
3 实验流程图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家蚕血淋巴蛋白的乙酰化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27页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1页 |
·材料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 方法 | 第21-22页 |
·家蚕血淋巴血淋巴样品的收集 | 第21页 |
·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淋巴蛋白表达谱及乙酰化谱 | 第21-22页 |
·乙酰化肽段富集技术制备高通量鉴定样本 | 第22页 |
·nano-HPLC/MS/MS鉴定蛋白质乙酰化位点 | 第22页 |
3 结果 | 第22-25页 |
·家蚕五龄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的表达谱及乙酰化谱鉴定 | 第22-23页 |
·家蚕Bm30K-3 蛋白乙酰化位点的鉴定 | 第23-24页 |
·Bm30K-3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4-25页 |
4 讨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重组杆状病毒ie1-bacmid-Bm30K-3 的构建 | 第27-44页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7-29页 |
·材料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7-29页 |
2 方法 | 第29-38页 |
·Bm30K-3 基因的PCR扩增 | 第29-31页 |
·重组载体p IEx1Bm30K-3 的构建 | 第31-33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 第31页 |
·PCR回收产物Bm30K-3 和p IEx-1 的双酶切 | 第31-32页 |
·连接反应 | 第32页 |
·用Ca Cl2法制备E.coli TG1感受态细胞 | 第32-33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3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 第33-34页 |
·筛选阳性克隆 | 第33页 |
·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33页 |
·PCR鉴定 | 第33-34页 |
·双酶切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 | 第34页 |
·重组载体p Fast Bac HT B-p IEx1Bm30K-3 的构建 | 第34-38页 |
·p Fast Bac HT B和p IEx1Bm30K-3 载体的酶切 | 第34-35页 |
·单酶切后的p Fast Bac HT B载体粘性末端的补平及去磷酸化 | 第35-36页 |
·连接反应 | 第36页 |
·Bm DH10Bac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6页 |
·重组质粒p Fast Bac HT B-ie1-Bm30K-3 的转化 | 第36-37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7页 |
·ie1-bacmid-Bm30K-3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7页 |
·重组病毒基因组ie1-bacmid-Bm30K-3 的PCR鉴定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2页 |
·重组病毒ie1-bacmid-Bm30K-3 构建流程 | 第38-39页 |
·重组载体p IEx1Bm30K-3 的鉴定 | 第39-41页 |
·重组转移载体p Fast Bac HT B-ie1-Bm30K-3 的鉴定 | 第41页 |
·重组病毒基因组ie1-bacmid-Bm30K-3 的PCR鉴定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Bm30K-3 在ie1-bacmid系统中的表达分析 | 第44-52页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44-47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4页 |
·试剂 | 第44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44-47页 |
2 方法 | 第47-49页 |
·家蚕Bm N细胞的培养、冻存与复苏 | 第47-48页 |
·家蚕Bm N细胞贴壁培养 | 第47页 |
·细胞冻存 | 第47页 |
·细胞复苏 | 第47-48页 |
·ie1-bacmid-Bm30K-3 基因组DNA的转染 | 第48页 |
·病毒的培养 | 第48页 |
·病毒滴度测定(终点稀释法) | 第48-49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Bm30K-3 在家蚕Bm N细胞中的表达 | 第49页 |
3 结果 | 第49-51页 |
·病毒滴度测定(终点稀释法) | 第49-50页 |
·ie1-bacmid-Bm30K-3 的病毒活力的检测 | 第49-50页 |
·融合蛋白在家蚕Bm N细胞中的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2页 |
第六章 乙酰化对Bm30K-3 过表达的影响分析 | 第52-59页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5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52页 |
2 方法 | 第52-55页 |
·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ie1-bacmid-Bm30K-3 感染的细胞 | 第52-53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抑制剂对ie1-bacmid-Bm30K-3 表达的影响 | 第53页 |
·RNA的提取 | 第53-54页 |
·RNA纯度及浓度测定 | 第54页 |
·逆转录合成c DNA | 第54页 |
·qRT-PCR反应 | 第54-55页 |
3 结果 | 第55-58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抑制剂TSA和C646对Bm30K-3 表达的影响 | 第55-57页 |
·qRT-PCR检测Bm30K-3 的表达水平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59页 |
第七章 乙酰化介导的Bm30K-3 蛋白稳定性的分子机制分析 | 第59-69页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59-6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59页 |
·试剂 | 第59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59-60页 |
2 方法 | 第60-62页 |
·Bm30K-3 蛋白降解曲线的绘制 | 第60-61页 |
·Bm30K-3 蛋白累积曲线的绘制 | 第61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Bm30K-3 的降解和累积曲线变化 | 第61页 |
·家蚕细胞中重组His融合Bm30K-3 蛋白的免疫沉淀 | 第61-62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沉淀的Bm30K-3 蛋白乙酰化和泛素化水平 | 第62页 |
3 结果 | 第62-68页 |
·乙酰化水平的上调对Bm30K-3 的降解和累积的影响 | 第62-64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沉淀的Bm30K-3 | 第64-68页 |
4 讨论 | 第68-69页 |
第八章 乙酰化对Bm30K-3 蛋白抗凋亡功能的影响分析 | 第69-79页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69-7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69页 |
·试剂 | 第69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69-70页 |
2 方法 | 第70-71页 |
·H2O2诱导Bm N细胞凋亡模型建立 | 第70页 |
·Bm30K-3 蛋白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0页 |
·Bm30K-3 抗凋亡活性的剂量依赖性分析 | 第70-71页 |
·乙酰化修饰对Bm30K-3 蛋白抗凋亡功能的影响 | 第71页 |
3 结果 | 第71-78页 |
·H2O2诱导家蚕Bm N细胞凋亡的模型建立 | 第71-72页 |
·Bm30K-3 蛋白对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72-73页 |
·Bm30K-3 剂量依赖性的分析 | 第73-74页 |
·乙酰化修饰对Bm30K-3 蛋白抗凋亡功能的影响 | 第74-78页 |
·药物毒性的分析 | 第74-75页 |
·上调乙酰化对Bm30K-3 蛋白抗凋亡的影响 | 第75-76页 |
·下调乙酰化对Bm30K-3 蛋白抗凋亡的影响 | 第76页 |
·上下调乙酰化对Bm30K-3 抗凋亡功能的分析 | 第76-78页 |
4 讨论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