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9页 |
| ·新兴经济体崛起带动了全球经济与矿业的大发展 | 第14-15页 |
| ·全球矿业面临供需失衡、产业集中度加剧、成本上升等挑战 | 第15-16页 |
|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矿产资源刚性需求巨大,供需形势仍严峻 . 3 1.1.4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铜资源供需走势备受关注 | 第16-17页 |
|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铜资源供需走势备受关注 | 第17-19页 |
| ·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5-27页 |
| 第2章 相关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 第27-37页 |
| ·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理论 | 第27-31页 |
| ·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 ·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 ·基本特点 | 第30页 |
| ·基本方法 | 第30-31页 |
| ·矿产资源需求相关理论 | 第31-34页 |
| ·人均资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S形规律 | 第31-33页 |
| ·矿产资源消费强度与人均GDP的倒U形规律 | 第33-34页 |
| ·Hubbert供应曲线及其相关理论 | 第34-37页 |
| 第3章 中国铜矿资源及供需现状 | 第37-59页 |
| ·铜矿资源概况 | 第37-46页 |
| ·全球铜矿资源及其分布 | 第37-40页 |
| ·中国铜矿资源及其分布 | 第40-43页 |
| ·中国铜矿资源潜力 | 第43-46页 |
| ·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 第46-55页 |
| ·全球铜矿产品生产及勘查开发形势 | 第46-48页 |
| ·中国铜矿产品生产及供应 | 第48-51页 |
| ·铜矿产品的消费及其结构变化趋势 | 第51-53页 |
| ·铜的产消状况 | 第53-55页 |
| ·铜产品的贸易与价格 | 第55-59页 |
| ·全球贸易概况 | 第55-58页 |
| ·铜价趋势 | 第58-59页 |
| 第4章 中国未来铜资源需求预测 | 第59-93页 |
| ·ARIMA模型预测 | 第60-66页 |
| ·模型简介 | 第60页 |
| ·数据处理与预测过程 | 第60-62页 |
| ·预测结果 | 第62-66页 |
| ·基于S形曲线的线性回归预测 | 第66-70页 |
| ·基于S形曲线的线性回归 | 第66-69页 |
| ·预测结果 | 第69-70页 |
| ·基于分解法的铜消费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 | 第70-87页 |
| ·铜消费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70-72页 |
| ·表函数参数值确定 | 第72-78页 |
| ·历史数据时间段的选取 | 第78-80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及其结果 | 第80-87页 |
| ·部门消费定性判断 | 第87-90页 |
| ·预测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90-93页 |
| 第5章 中国铜资源可供性分析 | 第93-121页 |
| ·国内矿山铜可供性分析 | 第93-110页 |
| ·中国铜矿资源特点 | 第93-95页 |
| ·中国铜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第95-98页 |
| ·我国保有资源储量类型、规模及经济性评述 | 第98-101页 |
| ·我国铜矿资源储量可供性定性分析 | 第101-104页 |
| ·我国铜矿资源储量可供性定量预测 | 第104-110页 |
| ·铜的二次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 第110-115页 |
| ·铜的二次资源类型及利用方式 | 第111-112页 |
| ·铜的二次资源供应趋势 | 第112-114页 |
| ·铜的二次资源供应能力预测 | 第114-115页 |
| ·未查明潜在资源供应能力分析 | 第115-116页 |
| ·我国境外铜资源可获得性分析 | 第116-119页 |
| ·我国境外铜资源利用现状 | 第116-119页 |
| ·境外铜资源利用的规模预测 | 第119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9-12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1-128页 |
| ·结论 | 第121-123页 |
| ·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 第123-128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3-124页 |
| ·对策与建议 | 第124-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6页 |
| 附录 |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