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 ·石油等油类物质对于自然界的危害 | 第8-10页 |
| ·人类生存的危害 | 第8页 |
| ·水体的污染 | 第8-9页 |
| ·土壤污染 | 第9页 |
| ·旅游业的危害 | 第9-10页 |
| ·石油污染的自我降解能力 | 第10页 |
| ·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 | 第10-12页 |
| ·常规处理方法 | 第10-11页 |
| ·物理处理方法 | 第11页 |
|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 ·新型处理方法 | 第12页 |
| ·溢油事故综合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 ·高吸油树脂的背景与合成 | 第13-20页 |
| ·树脂发展背景 | 第13页 |
| ·树脂的合成 | 第13-16页 |
| ·吸油机理 | 第16页 |
| ·合成因素 | 第16-19页 |
| ·吸附原理及应用 | 第19-20页 |
| ·论文的构思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论文的构思 | 第20-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化学仪器及试剂 | 第22-23页 |
| ·试验仪器 | 第22-23页 |
| ·试验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有机膨润土制备及表征 | 第24-28页 |
| ·有机膨润土的制备 | 第24页 |
| ·膨润土悬浮液的制备 | 第24页 |
| ·有机膨润土的制备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 ·膨润土的XRD表征 | 第24-26页 |
| ·膨润土的热重表征 | 第26页 |
| ·膨润土的接触角测定 | 第26-27页 |
| ·膨润土的SEM测试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基复合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28-40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基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28-34页 |
| ·实验方案 | 第28页 |
| ·树脂表征以及吸油率测定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 ·吸油树脂的反应过程及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 ·吸油树脂的形状和外貌 | 第30-31页 |
| ·树脂的吸油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有机膨润土/甲基丙烯酸十六酯基复合树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34-40页 |
| ·树脂掺杂有机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4页 |
| ·树脂的表征及吸油性能的测试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 ·加入有机膨润土之后树脂的FTIR图谱及分析 | 第35页 |
| ·树脂的结构和形貌 | 第35-36页 |
| ·复合材料吸油性能表征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苯乙烯基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40-51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苯乙烯基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40-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 ·树脂的表征及吸油性能的测试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树脂的反应历程及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 ·吸油树脂的结构和形貌 | 第42-43页 |
| ·树脂的吸油性能的测试 | 第43-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有机膨润土/甲基丙烯酸十六酯/苯乙烯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45-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 ·树脂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加入有机膨润土之后树脂的FTIR图谱分析 | 第46-47页 |
| ·树脂的结构和形貌 | 第47页 |
| ·树脂的吸油性能测试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