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9页 |
·软岩偏压隧道支护体系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支护理论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支护技术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路线及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砂子坡隧道工程概况及支护结构初步设计 | 第15-22页 |
·工程概况 | 第15-19页 |
·项目地理位置 | 第15-16页 |
·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隧道洞口段地质评价 | 第17-18页 |
·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 第18-19页 |
·隧道支护结构初步设计 | 第19-21页 |
·隧道支护设计参数 | 第19-21页 |
·隧道特殊段设计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砂子坡隧道浅埋偏压段支护结构的优化分析 | 第22-32页 |
·隧道浅埋偏压段地质概况 | 第22-23页 |
·浅埋偏压段的工程特性 | 第23-24页 |
·偏压的定义 | 第23页 |
·洞口段偏压的原因及影响 | 第23-24页 |
·超前支护的作用与优化 | 第24-25页 |
·超前支护的作用 | 第24页 |
·设计参数的优化 | 第24-25页 |
·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作用与优化 | 第25-31页 |
·初期支护的作用 | 第25-29页 |
·二次衬砌的作用 | 第29-30页 |
·设计参数的优化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FLAC3D砂子坡隧道支护结构的分析运用 | 第32-40页 |
·支护结构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 第32-34页 |
·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设计方法 | 第33-34页 |
·FLAC3D的求解流程 | 第34-36页 |
·FLAC3D的本构模型与单元 | 第36-37页 |
·FLAC3D的部分程序设计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砂子坡隧道浅埋偏压段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 | 第40-58页 |
·计算模型与计算工况简述 | 第40-41页 |
·模型尺寸 | 第40页 |
·设置边界条件 | 第40页 |
·围岩计算参数 | 第40-41页 |
·计算工况说明 | 第41页 |
·工况一全断面无支护施工数值模拟 | 第41-44页 |
·初始应力分析 | 第42页 |
·开挖后应力分析 | 第42-44页 |
·工况二全断面有支护施工数值模拟 | 第44-50页 |
·支护结构参数 | 第44页 |
·计算步骤 | 第44-4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工况三CRD法有支护施工数值模拟 | 第50-56页 |
·支护结构参数 | 第50-51页 |
·计算步骤 | 第51-52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不同工况下支护效果的对比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