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统计学论文--统计方法论文

分裂及轮换样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6页
     ·选题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第16-22页
     ·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6-21页
     ·应用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1-22页
   ·研究的整体框架与创新之处第22-25页
     ·研究的整体框架第22-23页
     ·创新之处第23-25页
2 连续性抽样设计方法研究第25-35页
   ·引言第25页
   ·连续性抽样调查的目标估计量第25-26页
   ·连续性抽样设计方法及应用第26-31页
     ·重复样本调查及应用第26-27页
     ·固定样本调查及应用第27-28页
     ·轮换样本调查及应用第28-30页
     ·分裂样本调查及应用第30-31页
   ·连续性抽样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31-34页
     ·固定样本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31-34页
     ·轮换样本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的估计方法研究第35-60页
   ·引言第35页
   ·单因素误差回归模型第35-36页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概述第36-40页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原理及优点第37-38页
     ·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主要步骤第38-40页
   ·Parks方法及PSCE方法的应用评述第40-45页
     ·Parks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第40-44页
     ·PSCE方法及应用条件第44页
     ·Parks方法与PSCE方法的比较分析第44-45页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估计方法的概况第45-50页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的FGLS估计方法第46-47页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第47-50页
   ·模型及样本设定第50-51页
     ·模型设定第50-51页
     ·样本设定第51页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FGLS估计方法的改进第51-59页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FGLS估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第51-52页
     ·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稳健估计量的设计第52-53页
     ·大样本性质第53-54页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第54-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轮换样本、固定样本及两种分裂样本的最优选择第60-82页
   ·引言第60页
   ·轮换样本的有效设计及应用评述第60-65页
   ·基本假定第65-66页
   ·方差—协方差阵的表达形式第66-73页
     ·第一种分裂样本、固定样本及重复样本下的方差—协方差阵的表达形式第66-68页
     ·第二种分裂样本及二分之一轮换样本下方差—协方差阵的表达形式第68-73页
   ·蒙特卡罗模拟下的比较分析第73-80页
     ·模拟的条件第73-74页
     ·模拟的结果与分析第74-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5 第一种分裂样本的最优设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第82-105页
   ·引言第82页
   ·方差分析模型第82-83页
   ·无成本约束的第一种分裂样本的优化设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第83-90页
     ·模型设定及问题描述第83-84页
     ·一般估计参数形式下分裂样本的比例设计第84-87页
     ·特殊估计参数形式下分裂样本的比例设计第87-90页
   ·给定抽样成本时第一种分裂样本的最优设计及样本容量的确定第90-104页
     ·给定抽样成本时第一种分裂样本的最优设计建模第90-93页
     ·模拟退火算法及非线性整数规划第93-95页
     ·给定抽样调查费用时第一种分裂样本的最优设计求解——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第95-97页
     ·模拟退火算法的设计灵敏度分析第97-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6 我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样本轮换的应用研究第105-118页
   ·引言第105页
   ·我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发展历程及现存问题第105-110页
     ·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发展历程第106-109页
     ·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存在的问题第109-110页
   ·建立我国新一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样本轮换体系的思路第110-116页
     ·编制普查小区抽样框第111-112页
     ·抽选普查小区第112-114页
     ·抽中普查小区住户名录摸底清查第114页
     ·绘图抽中普查小区及摸底清查常住户第114页
     ·住户抽样框的编制第114页
     ·样本户的抽选第114-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18-123页
   ·论文总结第118-122页
     ·研究方法总结第118-119页
     ·本文所作的主要工作第119-121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1-122页
   ·研究展望第122-123页
附录第123-13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5页
后记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观主体养老目的的生育与退休决策
下一篇: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基于政府责任与财政投入视角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