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液体分离传感器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机器视觉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第12-14页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系统方案分析与设计第14-22页
    2.1 系统整体框架第14-15页
    2.2 底层嵌入式系统方案设计第15-19页
        2.2.1 视频处理器选型第15-16页
        2.2.2 Hi3516C处理器简介第16-17页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第17-18页
        2.2.4 视频采集板设计框架第18-19页
        2.2.5 信号处理模块分析与设计第19页
    2.3 服务器端软件框架第19-20页
    2.4 小结第20-22页
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22-38页
    3.1 视频采集板第22-31页
        3.1.1 电源树第22-24页
        3.1.2 DDR3存储器第24-25页
        3.1.3 SPI FLASH第25-27页
        3.1.4 网络模块第27-28页
        3.1.5 CMOS传感器模块第28-30页
        3.1.6 Hi3516C Ⅵ视频输入模块第30-31页
    3.2 信号处理板第31-33页
    3.3 光源板第33-35页
    3.4 硬件设计第35-37页
        3.4.1 PCB设计第35-36页
        3.4.2 堆叠板设计第36-37页
    3.5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底层软件平台搭建与移植第38-58页
    4.1 搭建Hi3516C开发环境第38-44页
        4.1.1 虚拟机环境的配置第38-39页
        4.1.2 SDK开发包的安装第39-40页
        4.1.3 交叉编译器的安装第40-41页
        4.1.4 搭建TFTP服务器第41-42页
        4.1.5 搭建NFS服务器第42-43页
        4.1.6 Eclipse IDE的安装第43-44页
    4.2 嵌入式Linux软件栈的移植第44-51页
        4.2.1 u-boot的移植第44-46页
        4.2.2 Linux内核的移植第46-47页
        4.2.3 文件系统的移植第47-48页
        4.2.4 OpenCV的移植第48-50页
        4.2.5 IMX322驱动移植第50-51页
    4.3 视频采集板的脱机运行第51-55页
        4.3.1 烧写u-boot第51-54页
        4.3.2 最终的SPI FLASH的布局第54-55页
    4.4 STM32开发环境的搭建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第58-74页
    5.1 视频采集板软件设计第58-64页
        5.1.1 Hi3516C软件开发框架第58-59页
        5.1.2 Hi3516C媒体处理平台架构第59-61页
        5.1.3 Hi3516C视频采集程序设计第61-63页
        5.1.4 视频采集板与信号处理板的交互设计第63-64页
    5.2 溶剂透光度分析算法设计第64-66页
    5.3 信号处理板软件设计第66-70页
        5.3.1 串口协议设计第66-69页
        5.3.2 业务流程设计第69-70页
        5.3.3 工作参数存储第70页
    5.4 光源板软件设计第70-71页
    5.5 服务器应用管理软件设计第71-72页
        5.5.1 应用管理软件的工作流程第71-72页
    5.6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第74-80页
    6.1 硬件测试第74-77页
        6.1.1 硬件信号测试第74页
        6.1.2 系统启动测试第74-76页
        6.1.3 网络测试第76页
        6.1.4 NFS文件系统测试第76页
        6.1.5 实时编码及流媒体显示第76-77页
    6.2 透光度分析算法有效性验证第77-79页
    6.3 现场安装测试第79页
    6.4 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7.1 总结第80页
    7.2 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ELM与HMM的序列飞机目标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正脸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