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场重构及深度提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光场成像技术的研究及现状 | 第14-15页 |
1.2.2 深度图像获取技术 | 第15-17页 |
1.2.3 光场深度提取的分类 | 第17-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光场理论及获取方式 | 第22-31页 |
2.1 光场理论及光场的参数化 | 第22-24页 |
2.1.1 光场理论 | 第22-23页 |
2.1.2 光场的参数化 | 第23-24页 |
2.2 光场的采集 | 第24-29页 |
2.2.1 基于相机阵列的光场采集设备 | 第24-26页 |
2.2.2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场采集设备 | 第26-28页 |
2.2.3 基于掩膜以及其他的方式的光场获取设备 | 第28-29页 |
2.3 光场成像原理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光场重构 | 第31-41页 |
3.1 本章算法框架 | 第31页 |
3.2 微透镜阵列的标定及校正 | 第31-34页 |
3.2.1 各坐标系统的关系 | 第32-33页 |
3.2.2 微透镜阵列的标定与图像校正 | 第33-34页 |
3.3 解码及图像优化 | 第34-36页 |
3.4 光场重构 | 第36-40页 |
3.4.1 光场重构原理 | 第36页 |
3.4.2 光场重构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光场深度提取 | 第41-51页 |
4.1 本文深度提取框架 | 第41-42页 |
4.2 深度提取 | 第42-50页 |
4.2.1 极平面图像的获取 | 第42-44页 |
4.2.2 视差、EPI及深度 | 第44-45页 |
4.2.3 深度提取的问题 | 第45-46页 |
4.2.4 像素匹配 | 第46-47页 |
4.2.5 图像融合及优化 | 第47-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6页 |
5.1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51-55页 |
5.1.1 与相机软件生成深度图的结果对比 | 第51-53页 |
5.1.2 与立体匹配生成深度图的结果对比 | 第53-55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