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流行体传播的成因、机制及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2页
引言第12-18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研究背景第12-13页
  2.研究意义第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1.研究思路第16页
  2.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 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网络流行体概述第18-26页
 (一) 网络流行体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0页
  1.网络语言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2.网络流行语概念的界定第19页
  3.网络流行体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二) 网络流行体相关案例的梳理第20-22页
  1.网络流行体的案例梳理第20-21页
  2.网络流行体的传播来源第21-22页
 (三) 网络流行体的类型与特点第22-26页
  1.网络流行体的类型第23-24页
  2.网络流行体的特点第24-26页
二、网络流行体的传播成因分析第26-34页
 (一) 网络流行体传播的心理成因分析第26-29页
  1.传播主体宣泄心理成因第26-27页
  2.受传对象求同求异心理成因第27-28页
  3.传播中的互动心理成因第28-29页
 (二) 网络流行体传播的媒介成因分析第29-32页
  1.传统媒介成因第29-30页
  2.网络媒介成因第30-32页
  3.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交互式成因第32页
 (三) 网络流行体传播的内容成因分析第32-34页
  1.文本形式格式化成因第32-33页
  2.文本内容共鸣性成因第33-34页
三、网络流行体的传播机制分析第34-42页
 (一) 网络传播驱动下的传播类型第34-37页
  1.自我互动型传播第34-35页
  2.人际交往型传播第35页
  3.集合式群体型传播第35-36页
  4.协作式组织型传播第36页
  5.多类型广场式传播第36-37页
 (二) 泛传播态势下的传播层级第37-38页
 (三) 网络流行体传播模式的建构第38-42页
  1.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式第38-39页
  2.网络流行体传播模式的建构第39-42页
四、网络流行体的传播效应分析第42-47页
 (一) 网络流行体传播的正面效应第42-44页
  1.有利于网民自我表达第42-43页
  2.有利于相关部门舆情监测第43页
  3.有利于相关机构的利益实现第43-44页
 (二) 网络流行体传播的负面效应第44-47页
  1.易引起网络狂欢的无度第44-45页
  2.易引起传播含义的扭曲第45页
  3.易引起网络暴力第45-47页
五、对网络流行体持有的态度和展望第47-51页
 (一) 对网络流行体持有的态度第47-48页
  1.取网络流行体精华内容第47-48页
  2.去网络流行体糟粕内容第48页
 (二) 对网络流行体发展的展望第48-51页
  1.网络流行体将继续存在和产生第48-49页
  2.网络流行体的研究将日益深化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55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自媒体功能创新研究
下一篇: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和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