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牦牛小肠黏膜的免疫形态学特征及其抗莫尼茨绦虫感染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8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8-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7-36页
 第一章 动物肠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第17-29页
  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第17-19页
   ·诱导部位第17-18页
   ·效应部位第18-19页
     ·上皮内淋巴细胞第18-19页
     ·固有层淋巴细胞第19页
  2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抗原的摄取、处理和递呈第19-22页
   ·M 细胞对抗原的转运第19-21页
     ·M 细胞的分布与结构特点第19-20页
     ·M 细胞对抗原的转运第20-21页
   ·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处理和递呈第21-22页
  3 肠道黏膜免疫的效应因子—SIgA第22-24页
   ·SIgA 分子的结构与特点第22-23页
   ·SIgA 的功能第23-24页
     ·抗感染作用第23-24页
     ·抗肿瘤作用第24页
     ·促进天然抗菌因子的抗菌作用第24页
     ·抗过敏和其它作用第24页
  4 黏膜免疫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4-26页
   ·黏膜免疫的应用第24-25页
   ·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发展趋势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二章 肠道寄生虫感染与黏膜局部的抗感染免疫第29-36页
  1 肠道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第29-30页
   ·肠道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第29-30页
     ·掠夺营养第29页
     ·机械性损伤第29-30页
     ·毒性与免疫损伤第30页
   ·宿主对肠道寄生虫的抵抗第30页
  2 宿主抵抗肠道寄生虫的免疫效应第30-33页
   ·体液免疫第30-31页
   ·细胞免疫第31-32页
     ·上皮内淋巴细胞第31-32页
     ·杯状细胞第32页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第32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第32-33页
  3 最新发现第33-34页
   ·寄生虫特异性抗体限制肠道蠕虫繁殖、提供免疫保护第33页
   ·黏液素 Muc5ac 对寄生虫具有致命作用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36-104页
 第一部分 牦牛小肠黏膜的免疫形态学研究第36-67页
  第一章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淋巴集结解剖学特点的研究第36-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材料第38页
   ·方法第38页
   2 结果第38-40页
   ·牦牛小肠淋巴集结的形态及分布第38-39页
   ·牦牛小肠各段淋巴集结的数量及分布密度第39-40页
   ·牦牛小肠淋巴集结数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第40页
   3 讨论第40-42页
   4 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二章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淋巴集结组织学特点的研究第45-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材料第46页
   ·方法第46-47页
     ·组织样品采集、制备、观察第46-47页
     ·不同年龄段牦牛回肠淋巴集结厚度测量第47页
   2 结果第47-50页
   ·组织学观察结果第47-49页
     ·幼年牦牛第47页
     ·青年牦牛第47-48页
     ·壮年牦牛第48页
     ·老年牦牛第48-49页
   ·不同年龄段牦牛回肠淋巴集结的厚度第49-50页
   ·牦牛回肠淋巴集结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第50页
   3 讨论第50-52页
   4 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三章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研究第54-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材料第55页
   ·方法第55-56页
     ·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与观察第55页
     ·细胞计数方法第55-56页
   ·统计分析第56页
   2 结果第56-62页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比较第56-57页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比较第57-58页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比较第58-59页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浆细胞数量比较第59-61页
   ·不同年龄牦牛小肠肥大细胞数量比较第61-62页
   3 讨论第62-64页
   ·上皮内淋巴细胞第62-63页
   ·杯状细胞第63页
   ·嗜酸性粒细胞第63页
   ·浆细胞第63-64页
   ·肥大细胞第64页
   4 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二部分 牦牛小肠黏膜抗莫尼茨绦虫感染能力的研究第67-104页
  第一章 成年牦牛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的局部免疫细胞学反应第67-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实验动物第68页
   ·病原鉴定第68-69页
     ·粪便节片和虫卵检查第68页
     ·病变部位的虫体鉴定第68-69页
   ·样品的制备第69页
     ·光镜样品制备第69页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第69页
   2 结果第69-72页
   ·剖检变化第69页
     ·感染组第69页
     ·对照组第69页
   ·病原鉴定第69页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第69-70页
     ·感染组第69-70页
     ·对照组第70页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70-72页
     ·感染组第70页
     ·对照组第70-72页
   3 讨论第72-74页
   ·扩展莫尼茨绦虫对成年牦牛的致病作用第72-73页
   ·肠道寄生虫感染与黏膜非特异性免疫第73页
   ·肠道寄生虫感染与黏膜特异性免疫第73-74页
   4 小结第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二章 成年牦牛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对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影响第76-104页
   实验一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第77-8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8页
   ·实验动物第78页
   ·光镜样品的制备第78页
   ·细胞计数方法第78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78页
    2 结果第78-81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第78-80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组织图第80-81页
    3 讨论第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实验二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第83-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实验动物第83页
   ·光镜样品的制备第83-84页
   ·细胞计数方法第84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84页
    2 结果第84-86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的比较第84-85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上皮内杯状细胞组织图第85-86页
    3 讨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88页
   实验三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第88-9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页
   ·实验动物第89页
   ·光镜样品的制备第89页
   ·细胞计数方法第89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89页
    2 结果第89-92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比较第89-91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嗜酸性粒细胞组织图第91-92页
    3 讨论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3页
   实验四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浆细胞数量的影响第93-9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3-94页
   ·实验动物第93-94页
   ·光镜样品的制备第94页
   ·细胞计数方法第94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94页
    2 结果第94-96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浆细胞数量的比较第94-95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浆细胞组织图第95-96页
    3 讨论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8页
   实验五莫尼茨绦虫对牦牛小肠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第98-10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9页
   ·实验动物第99页
   ·光镜样品的制备第99页
   ·细胞计数方法第99页
   ·数据处理分析第99页
    2 结果第99-102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肥大细胞数量的比较第99-101页
   ·对照组和感染组小肠肥大细胞组织图第101-102页
    3 讨论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附1:组织样品制备第105-109页
附2: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作者简介第112-114页
导师简介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芪发酵后主要有效成分变化分析及多糖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影响
下一篇:正常妊娠和分娩及药物流产牦牛胎盘组织的细胞凋亡及其调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