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外科、针刺麻醉法论文

针刺治疗鼻唇沟纹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缩略词表第7-8页
引言第8-10页
1. 研究目的第10页
2. 研究方法第10-20页
   ·病例来源第10页
   ·病例选择第10-13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0-11页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第11页
     ·病例纳入标准第11-12页
     ·病例排除标准第12页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第12-13页
   ·试验治疗用具第13页
   ·试验具体操作方法第13-16页
     ·面针+体针组第13-14页
     ·面针组第14页
     ·研究注意事项第14-15页
     ·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第15-16页
   ·相关评定标准第16-19页
     ·鼻唇沟纹分级及评分标准第16-18页
     ·鼻唇沟纹疗效评定标准第18页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8页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第18-19页
   ·观察指标第19页
   ·观察方法第19页
   ·统计方法第19-20页
3. 研究结果第20-32页
   ·病例完成情况第20页
   ·一般资料比较第20-21页
     ·两组自愿者性别及年龄比较(见表1)第20页
     ·两组自愿者鼻唇沟纹分度比较(见表2)第20-21页
     ·两组自愿者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见表3)第21页
   ·疗效比较第21-25页
     ·两组自愿者治疗后鼻唇沟纹总疗效比较(见表4)第21页
     ·治疗组自愿者一、两疗程治疗后总疗效比较(见表5)第21-22页
     ·对照组自愿者一、两疗程治疗后总疗效比较(见表6)第22页
     ·治疗组自愿者鼻唇沟纹分度的总疗效比较(见表7-9)第22-24页
     ·对照组自愿者鼻唇沟纹分度的总疗效比较(见表10-12)第24-25页
   ·随访情况比较第25-30页
     ·治疗组随访情况比较(见表13-15)第25-27页
     ·对照组随访情况比较(见表16-18)第27-28页
     ·两组组间随访情况比较(见表19-21)第28-30页
   ·安全性评价(见表22)第30页
   ·不良事件报告第30页
   ·结果第30-32页
4. 讨论第32-46页
   ·西医对鼻唇沟纹的认识第32-35页
     ·鼻唇沟纹形成的机制第32-33页
     ·影响鼻唇沟纹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第33-35页
   ·中医对鼻唇沟纹的认识第35-37页
     ·中医对鼻唇沟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35-36页
     ·中医辨证依据第36-37页
   ·针刺祛皱的中西医机理及相关研究第37-39页
     ·针刺祛皱的中医机理第37-38页
     ·针刺祛皱抗衰的相关西医机理第38页
     ·针刺祛皱抗衰的相关研究第38-39页
   ·针刺美容的特色与优势第39-40页
   ·研究的相关探讨第40-46页
     ·有关特殊针刺点第40页
     ·有关头、面部局部取穴第40-42页
     ·有关辨证取穴第42-44页
     ·有关针具规格的选用第44-45页
     ·有关针刺方法第45页
     ·有关疗效差异第45-46页
   ·针刺治疗鼻唇沟纹的作用机理初步探索第46页
5. 结果分析第46-48页
6. 结论第48页
7. 问题和展望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一:文献综述第54-66页
 參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6-67页
附录三:病例观察表第67-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陷麻消痰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化瘀通络汤熏蒸治疗痤疮后色素沉着(气滞血瘀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