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序言第9-18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9页
  1. 理论意义第9页
  2. 现实意义第9页
 (二) 研究文献综述第9-14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15页
  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2. 创新点第15页
 (四) 论文研究思路第15-18页
一、《手稿》中生态思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第18-22页
 (一) 生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第18页
 (二) 生态思想产生的文化理论来源第18-22页
  1. 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批判和继承第19-21页
  2. 对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自然观的批判和继承第21-22页
二、《手稿》中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37页
 (一) 实践视野中的自然观第22-31页
  1. 自然界是人类改造自然进行实践活动的客体第22-24页
  2. 人类是改造自然实践活动的主体第24-27页
  3. 工业、资本是人类改造自然实践活动的中介第27-30页
  4.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人类改造自然实践活动的结果第30-31页
 (二) 生态危机的表现和根源——异化和私有制第31-35页
  1. 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表现——异化第31-34页
  2. 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真正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第34-35页
 (三) 超越生态危机的路径——共产主义实现两个和解第35-37页
  1. 人与自然的和解第36-37页
  2. 人同本身的和解第37页
三、《手稿》中生态思想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37-44页
 (一) 《手稿》生态思想的理论意义第37-40页
  1. 帮助人类冲破“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桎梏第37-38页
  2.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影响第38-39页
  3. 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第39-40页
 (二) 《手稿》生态思想的现实意义第40-44页
  1. 转变伦理价值观,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第40-41页
  2. 坚持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第41-42页
  3. 坚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
下一篇:《新中华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