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高速铁路论文

基于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的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阈值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0页
CONTENTS第10-12页
1 绪论第12-2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3页
     ·日本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第13-18页
     ·台湾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第18-20页
     ·法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第20-22页
     ·德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第22页
     ·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研究现状第22-23页
   ·中国高铁沿线地震烈度统计分析第23-2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2 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桥梁(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第28-80页
   ·CAE 软件平台选取第30页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方法第30-36页
     ·有限元软件中的刚体模型第30-31页
     ·显式算法与隐式算法第31-32页
     ·显式算法适用问题的主要类型第32-33页
     ·数值解法及时间增量的控制第33-36页
   ·车辆-轨道-桥梁(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6-68页
     ·车辆模型第40-42页
     ·轮轨接触模型第42-46页
     ·轨道-桥梁相互作用模型第46-49页
     ·轨道-路基相互作用模型第49-50页
     ·轨道不平顺第50-55页
     ·地震激励第55-68页
   ·试验验证第68-78页
     ·试验内容第69页
     ·试验方法第69-71页
     ·仿真及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第71-78页
   ·小结第78-80页
3 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特性分析第80-98页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第80-83页
   ·无震时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第83-86页
   ·地震作用下车速对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响应影响第86-93页
   ·地震作用下墩高对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响应影响第93-97页
   ·小结第97-98页
4 地震作用下车辆-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特性分析第98-110页
   ·车辆-轨道-路基动力学性能的评判标准第98-99页
   ·无震时车辆-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分析第99-104页
   ·地震作用下车速对车辆-轨道-路基动力影响第104-108页
   ·小结第108-110页
5 地震作用下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含腕臂)和声屏障动力特性分析第110-127页
   ·接触网支柱和声屏障自振特性分析第110-116页
   ·高速铁路接触网受流性能评价及建筑限界标准第116-117页
   ·地震作用下接触网支柱(含腕臂)的动力响应分析第117-121页
   ·地震作用下声屏障的动力响应分析第121-125页
   ·小结第125-127页
6 地震作用下车辆运行安全性分析及报警阈值确定第127-175页
   ·列车运行安全评价指标第127-129页
   ·不同地震强度激励第129-138页
     ·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第130-133页
     ·车辆-轨道-路基系统第133-136页
     ·车辆-轨道-桥梁-接触网支柱(含腕臂)系统第136-137页
     ·车辆-轨道-桥梁-声屏障系统第137-138页
   ·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激励第138-145页
     ·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第138-141页
     ·车辆-轨道-路基系统第141-143页
     ·车辆-轨道-桥梁-接触网支柱(含腕臂)系统第143-144页
     ·车辆-轨道-桥梁-声屏障系统第144-145页
   ·地震时列车安全评估及报警阈值确定第145-172页
     ·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第146-153页
     ·车辆-轨道-路基系统第153-160页
     ·车辆-轨道-桥梁-接触网支柱(含腕臂)系统第160-163页
     ·车辆-轨道-桥梁-声屏障系统第163-165页
     ·报警阈值确定第165-172页
   ·地震报警紧急处置规则第172-174页
   ·小结第174-17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75-179页
   ·结论第175-177页
   ·创新点第177-178页
   ·展望第178-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6页
附录1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第186-188页
附录2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第188-189页
详细中文摘要第189-194页
详细英文摘要第194-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复杂条件下双跨连拱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研究
下一篇:延长重载道岔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