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列红外中长波图像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红外中长波图像融合应用前景 | 第12-13页 |
| ·红外双波段融合关键技术 | 第13-18页 |
| ·红外多波段/多色探测器研制现状 | 第13-15页 |
| ·红外图像融合预处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红外双波段图像融合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8-21页 |
| 2 长线列红外中长波双波段成像样机设计 | 第21-37页 |
| ·国产长线列红外中长波探测器 | 第21-22页 |
| ·探测器像元排列方式 | 第21页 |
| ·探测器读出驱动时序 | 第21-22页 |
| ·红外中长波探测器成像系统设计 | 第22-33页 |
| ·电子学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第23-28页 |
| ·ADC 模拟板设计 | 第23-25页 |
| ·FPGA 数字板设计 | 第25-27页 |
| ·PCI-E 采集卡设计 | 第27-28页 |
| ·长线列红外双波段图像实时传输 | 第28-33页 |
| ·像元错位调整机制 | 第29-30页 |
| ·双波段图像异步传输机制 | 第30-32页 |
| ·Aurora 8B/10B 协议传输 | 第32-33页 |
| ·红外中长波双波段成像效果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3 长线列红外中长波图像预处理 | 第37-65页 |
| ·基于数字全变分滤波器的红外图像压缩与增强 | 第37-46页 |
| ·数字全变分滤波器 | 第37-39页 |
| ·迭代分层压缩与合成 | 第39-42页 |
| ·红外图像动态范围压缩实验 | 第42-46页 |
| ·改进的数字全变分滤波器红外图像降噪 | 第46-53页 |
| ·数字全变分滤波器改进 | 第47-50页 |
| ·红外图像降噪实验 | 第50-53页 |
|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红外中长波图像配准 | 第53-63页 |
| ·基本遗传算法 | 第54-55页 |
| ·正交因素水平表 | 第55-57页 |
| ·遗传算法改进 | 第57-59页 |
| ·种群初始化 | 第57-58页 |
| ·正交表交叉算子 | 第58-59页 |
| ·移民策略及局部精确寻优 | 第59页 |
| ·红外中长波图像配准实验 | 第59-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4 红外中长波图像智能融合模型 | 第65-93页 |
| ·智能融合模型原理 | 第65-75页 |
| ·红外中长波点目标成像差异 | 第65-72页 |
| ·点目标辐射模型 | 第66-67页 |
| ·大气传输模型 | 第67-68页 |
| ·点目标产生的光谱辐照度 | 第68-69页 |
| ·红外光学系统透过率 | 第69页 |
| ·探测器响应模型 | 第69-70页 |
| ·红外中长波点目标成像差异分析 | 第70-72页 |
| ·融合模型技术路线分析 | 第72-75页 |
| ·模型训练流程 | 第73-74页 |
| ·图像融合流程 | 第74-75页 |
| ·差异特征生成与选择 | 第75-79页 |
| ·差异特征生成 | 第75-76页 |
| ·类别可分性判据 | 第76-78页 |
| ·最优特征选择 | 第78-79页 |
| ·图像分类准则 | 第79-84页 |
| ·红外中长波图像融合实验结果 | 第84-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5 红外中长波融合图像目标检测实验 | 第93-101页 |
| ·实验条件说明 | 第93-95页 |
| ·单/双波段图像目标检测实验 | 第95-98页 |
| ·不同融合图像目标检测实验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 ·总结 | 第101-102页 |
| ·展望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 附录 A | 第110-115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