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 ·郯庐断裂带活动特征简介 | 第10-12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依兰-伊通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及研究区概况 | 第16-23页 |
| ·依兰-伊通断裂带构造活动特征 | 第16-19页 |
| ·研究区方正断陷盆地构造背景(深部构造特征及最新地表发现) | 第19-23页 |
| 第三章 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 | 第23-42页 |
| ·研究区及周边区域地层分布 | 第23-25页 |
| ·方正断陷中部断裂空间展布及沿断裂主要地貌面分期 | 第25-28页 |
| ·断裂沿线断错地貌特征 | 第28-38页 |
| ·断裂南北延伸问题 | 第38-42页 |
| 第四章 断裂运动学特征 | 第42-53页 |
| ·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最新地震活动特征 | 第42页 |
| ·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运动特征 | 第42-43页 |
| ·地震断层的晚第四纪运动学特征 | 第43-52页 |
| ·断裂运动学特征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断裂地震事件及古地震特征研究 | 第53-82页 |
| ·古地震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 ·沿断裂开挖的探槽简介 | 第55-76页 |
| ·对断裂的古地震事件的认识 | 第76-82页 |
| 第六章 区域动力学特征及地震断层形成机制探讨 | 第82-92页 |
| ·基于东北地区现代震源机制解的应力机制分析 | 第82-85页 |
| ·动力学背景及断层运动模式 | 第85-87页 |
| ·地震断层可能的形成机制 | 第87-89页 |
| ·对依兰-伊通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思考 | 第89-92页 |
| 第七章 结 语 | 第92-95页 |
| ·主要认识 | 第92-93页 |
| ·论文研究特色 | 第93-9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4页 |
| About the Author | 第10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