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协同论在应急管理领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6页 |
| ·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 2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 第17-27页 |
| ·长距离引水工程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 第17-21页 |
| ·长距离引水工程的定义与分类 | 第17-18页 |
| ·长距离引水工程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 第18页 |
| ·长距离引水工程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及分类分级 | 第18-21页 |
| ·应急机制的基本概述 | 第21-24页 |
| ·基本含义 | 第21-22页 |
| ·机制构成 | 第22-23页 |
| ·构建原则 | 第23-24页 |
| ·协同论的基础理论 | 第24-27页 |
| ·协同论的产生及发展 | 第24-25页 |
| ·协同论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25-27页 |
| 3 长距离引水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协同分析 | 第27-35页 |
| ·应急机制的协同概述 | 第27-28页 |
| ·协同特征 | 第27-28页 |
| ·协同内涵 | 第28页 |
| ·应急机制的协同分析 | 第28-31页 |
| ·系统的开放性 | 第28-29页 |
| ·系统的非线性 | 第29-30页 |
| ·系统远离平衡态 | 第30页 |
| ·系统存在着涨落 | 第30-31页 |
| ·序参量主导自组织演化 | 第31-35页 |
| ·相变过程 | 第31-32页 |
| ·寻找序参量 | 第32-33页 |
| ·自组织演化 | 第33-35页 |
| 4 长距离引水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协同机理 | 第35-47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35-41页 |
| ·组织体系 | 第35-37页 |
| ·管理现状 | 第37-38页 |
| ·体制建设 | 第38-39页 |
| ·效益分析 | 第39-41页 |
| ·单边协同模型 | 第41-43页 |
| ·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 ·模型求解 | 第42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42-43页 |
| ·两两协同模型 | 第43-45页 |
| ·模型构建 | 第43页 |
| ·模型求解 | 第43-44页 |
| ·稳定性分析 | 第44-45页 |
| ·模型结论分析 | 第45-47页 |
| 5 实例研究:某长距离引水工程应急响应机制协同构建 | 第47-57页 |
| ·背景介绍 | 第47页 |
| ·应急响应机制协同构建 | 第47-53页 |
| ·机构职责 | 第47-50页 |
| ·响应程序 | 第50-53页 |
| ·应急响应保障措施 | 第53-56页 |
| ·协同构建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