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4-16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21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8-20页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第20-21页
   ·研究方案与框架第21-25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论文框架第22页
     ·技术路线图第22-25页
2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25-29页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内涵第25-26页
     ·保障性住房第25页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第25-26页
   ·理论基础第26-29页
     ·地租理论第26-27页
     ·地统计学理论第27页
     ·空间失配理论第27页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理论第27-29页
3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的经验与启示第29-39页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案例研究第29-35页
     ·新加坡“组屋”第29-30页
     ·香港“公屋”第30-31页
     ·日本城市中心布局第31-32页
     ·法国城市“贫民窟”第32-33页
     ·美国纽约“黑人区”第33-34页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犯罪街区”第34-35页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的启示第35-37页
     ·建立与城市特征相适应的选址模式第35-37页
     ·防止选址过度集中而引发社会问题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模型构建第39-47页
   ·AHP主要因素分析第39-41页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第39-40页
     ·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40-41页
   ·AMM模型分析第41-44页
     ·AMM模型的引入和改良第41-42页
     ·基于AMM模型的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7页
5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的实证分析第47-55页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现状分析第47-50页
     ·苏州市城市空间分布现状与规划第47-48页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情况第48-50页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测评第50-53页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存在的问题第53-55页
6 苏州市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优化策略第55-59页
   ·TOD主导空间优化第55页
   ·以SOD为基础重构城市住房空间第55-56页
   ·建立“圈层+板块”模式,引导中心城区混合居住第56-57页
   ·发展混合布局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第57-5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主要结论第59页
   ·创新点与不足第59-60页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67页
作者简历第67-6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目的地旅游危机影响与恢复的时空格局研究--以四川省汶川地震及其恢复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