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高产蛹虫草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积累虫草素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8页
   ·蛹虫草研究现状第11-16页
     ·蛹虫草概述第11页
     ·蛹虫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第11-14页
     ·蛹虫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检测第14-16页
       ·提取第14页
       ·分离纯化第14-15页
       ·检测第15-16页
     ·蛹虫草的开发现状第16页
       ·药用第16页
       ·保健食品第16页
   ·虫草素第16-20页
     ·虫草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第16-17页
     ·虫草素的主要来源第17-18页
       ·化学合成第17-18页
       ·生物合成第18页
     ·虫草素对蛹虫草的影响第18页
     ·虫草素的药理作用及代谢途径第18-19页
     ·虫草素的提取分离及检测第19-20页
   ·蛹虫草菌种选育研究进展第20-21页
   ·蛹虫草液体培养研究进展第21-23页
     ·蛹虫草细胞生长培养条件的研究第21页
     ·蛹虫草液体培养积累虫草素的研究第21-23页
   ·立题依据和研究背景第23-26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第26-27页
   ·主要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蛹虫草菌株FFCC5111诱变选育及其发酵产虫草素的研究第28-43页
   ·前言第28页
   ·材料第28-30页
   ·方法第30-35页
     ·DNS溶液的配制第30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3页
       ·蛹虫草菌株FFCC5111的显微镜观察第30-31页
       ·蛹虫草菌株FFCC5111的鉴定第31页
       ·出发菌株的活化及孢子悬液的制备第31页
       ·超声波诱变条件的确定第31页
       ·DES诱变条件的确定第31-32页
       ·复合诱变第32页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第32-33页
       ·高产虫草素菌株的初筛第33页
       ·液体摇瓶发酵复筛第33页
     ·检测方法第33-35页
       ·葡萄糖代谢量的测定第33-34页
       ·生物量测定第34页
       ·虫草素定性检测第34页
       ·虫草素的提取及检测第34-35页
       ·虫草素提取量计算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蛹虫草菌株FFCC5111的显微镜观察第35页
     ·蛹虫草菌株FFCC5111的基因序列及进化树第35-36页
     ·蛹虫草孢子悬液的浓度确定第36页
     ·诱变菌最佳稀释度的确定第36-38页
     ·最佳诱变时间的确定第38-39页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第39-40页
     ·摇瓶培养/发酵过程中生物量和虫草素的变化第40-41页
   ·小结与讨论第41-43页
第三章 蛹虫草FFCC5111-c突变株发酵产虫草素培养基初步优化第43-51页
   ·前言第43-44页
   ·材料第44-45页
   ·方法第45-47页
     ·检测方法第45页
       ·菌丝体干重第45页
       ·草素提取及检测第45页
     ·试验方法第45-47页
       ·菌种活化及摇瓶种子培养第45页
       ·碳源的选择第45-46页
       ·碳源浓度的影响第46页
       ·氮源的选择第46页
       ·氮源浓度的影响第46页
       ·KH_2PO_4浓度的影响第46页
       ·MgSO_4浓度的影响第46-47页
     ·虫草素的提取量计算第47页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碳源的选择及浓度的确定第47-48页
     ·氮源的选择及浓度的确定第48-49页
     ·KH_2PO_4和MgSO_4浓度的确定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添加嘌呤代谢相关的化合物对蛹虫草FFCC5111-c液体发酵的影响第51-69页
   ·前言第51-52页
   ·材料第52-53页
     ·实验菌株第52页
     ·培养基第52页
     ·主要试剂与药品第52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52-53页
   ·实验方法第53-56页
     ·菌种培养第53页
       ·菌种活化及种子液的制备第53页
       ·添加不同嘌呤代谢相关的化合物对蛹虫草液体摇瓶培养的影响第53页
     ·检测方法第53-56页
       ·培养物生物量和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第53-54页
       ·虫草素等核苷类物质的检测第54-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8页
     ·提取试剂的选择第56页
     ·核苷物质线性回归标准方程第56-59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的检验第59-61页
     ·蛹虫草样品液的制备及色谱分析第61页
     ·虫草素生成与菌体生长及葡萄糖消耗的关系第61-63页
     ·添加不同核苷前体发酵后核苷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第63-66页
     ·添加嘌呤代谢相关的化合物对蛹虫草胞内和胞外虫草素产量的影响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9-72页
   ·结论第69-70页
   ·讨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铁锁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研究
下一篇:转基因玉米BT11和T-25品系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