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2页 |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进展 | 第18-41页 |
·锦州湾水环境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水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9-31页 |
·沉积物评价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海洋细菌的研究简史 | 第33页 |
·海洋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的生态学研究 | 第33-36页 |
·异养细菌及特殊功能细菌在环境评价中的研究现状 | 第36-39页 |
·海洋细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 第39-41页 |
·利用海洋细菌指示环境质量的展望 | 第41-42页 |
第二章 锦州湾海域表层海水水质评价 | 第42-65页 |
·引言 | 第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8页 |
·研究海域概况 | 第42-43页 |
·样品的采集与监测方法 | 第43-44页 |
·锦州湾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 第44页 |
·水质评价方法 | 第44-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62页 |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 第48-52页 |
·有机污染指数评价 | 第52-54页 |
·富营养化指数评价 | 第54-56页 |
·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 | 第56-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三章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 第65-83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样品的采集与监测方法 | 第66页 |
·样品的分析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66页 |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 第66-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82页 |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 第68-72页 |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地累积指数评价 | 第72-76页 |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 | 第76-80页 |
·两种评价方法结果的比较 | 第80-81页 |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锦州湾沉积物中微生物学研究 | 第83-96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样品的采集与监测方法 | 第84页 |
·细菌的培养 | 第84-85页 |
·细菌的分离纯化及保存 | 第85页 |
·细菌的鉴定 | 第85-87页 |
·结果讨论 | 第87-94页 |
·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出的菌株总数 | 第87页 |
·研究海域各点位表层沉积物中的异养菌组成 | 第87-88页 |
·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各类异养菌的空间分布 | 第88-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特殊功能细菌的研究 | 第96-113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100页 |
·样品的采集与监测方法 | 第97页 |
·特殊功能细菌的计数 | 第97页 |
·特殊功能细菌数量的测定 | 第97-100页 |
·结果讨论 | 第100-111页 |
·沉积物中异养菌数量分析 | 第100-102页 |
·沉积物中特殊功能细菌数量的空间分布 | 第102-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特殊功能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113-122页 |
·引言 | 第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页 |
·结果讨论 | 第113-120页 |
·沉积物中不同功能细菌数量 | 第113-114页 |
·沉积物中不同功能细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114-116页 |
·特殊功能细菌数量与各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116-118页 |
·特殊功能细菌数量与沉积物中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118-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结论 | 第122-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