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高句丽中期都城的城市形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4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5-23页
     ·高句丽政权简介第15-16页
     ·高句丽民族的来源与构成第16页
     ·高句丽都城的建设第16-17页
     ·国内对于高句丽的研究第17-22页
     ·国外对于高句丽的研究第22-23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3-26页
     ·研究对象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研究方法第24-26页
第二章 古代城市形态的构成要素分析第26-40页
   ·中原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概述第26-33页
     ·城市外部形状第26-27页
     ·城市规模第27-28页
     ·里坊、市第28-29页
     ·城市中的街道第29-31页
     ·祭祀类建筑的布局第31-32页
     ·城墙的建设第32-33页
   ·朝鲜半岛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概述第33-38页
     ·城市类型第33-34页
     ·城郭体系第34页
     ·里坊第34-35页
     ·道路体系第35-36页
     ·城墙的立面第36-37页
     ·寺庙建筑的形态与布局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社会发展第40-54页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政治与经济第40-42页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社会性质第40-41页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政治管理第41-42页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社会经济第42页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文化与艺术第42-49页
     ·建筑工艺第42-46页
     ·宗教活动第46-47页
     ·制陶、鎏金与铜器制造工艺第47-49页
   ·高句丽政权中期的民族关系第49-53页
     ·中原王朝的管制第49-50页
     ·“伐百济、救新罗”第50-51页
     ·对古代东北地区其他小国的侵略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影响高句丽都城城市形态发展的要素分析第54-66页
   ·自然环境的影响第54-57页
     ·山地条件的制约第54-55页
     ·地域气候的影响第55-56页
     ·自然江河的影响第56-57页
   ·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影响第57-60页
     ·“夏家店文化”石城的影响第57-58页
     ·早期貊族城市建设的影响第58页
     ·中原城市建设的影响第58-60页
   ·民族关系的影响第60-63页
     ·高句丽都城城墙的发展过程第60-61页
     ·高句丽都城的城门第61-62页
     ·都城建设模式第62页
     ·都城内部的建设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五章 高句丽中期都城——国内城的城市形态研究第66-80页
   ·国内城的功能分区第67-72页
     ·建筑布局第67-70页
     ·功能分区第70-72页
   ·国内城的外部形状与规模第72-73页
     ·外部形态第72-73页
     ·城市规模第73页
   ·国内城的道路体系第73-75页
     ·路网形态第73-74页
     ·道路宽度第74-75页
   ·国内城的城墙立面第75-78页
     ·城门的数量与形制第75-76页
     ·城墙的防御设施第76-77页
     ·城墙的修筑方式第77-78页
     ·排水涵洞的建设第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高句丽中期都城——丸都山城的城市形态研究第80-94页
   ·宫殿区的建设第81-87页
     ·宫殿址的基本布局第81-83页
     ·宫殿址的功能分区第83-87页
   ·丸都山城的外部形状态与规模第87-88页
     ·外部形状第87-88页
     ·城市规模第88页
   ·丸都山城内的路网格局与其他设施的建设第88-89页
     ·路网格局第88-89页
     ·山城内军事机构的设置第89页
   ·丸都山城的城墙建设第89-92页
     ·城门的设置第89-91页
     ·城墙的防御设施第91页
     ·城墙的修筑方式第91-92页
     ·排水涵洞的设置第92页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七章 高句丽中期都城城市形态的特征第94-100页
   ·山城、平原城,双城拱卫第94页
   ·较为规整的城市形态第94-95页
   ·宫庙一体的用地布局第95页
   ·体现“皇权至上”的用地布局第95-97页
   ·自由灵活的山城路网和规整的平原城“井”字型方格路网第97页
   ·防御性城墙的建设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八章 结论第100-106页
   ·结语第100-103页
   ·创新点第103-104页
   ·研究的不足第104页
   ·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作者简介第110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附表第114-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漳州城市中轴线演变研究
下一篇: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塑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