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导论 | 第15-2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5-1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25-28页 |
第一章 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发展的实践基础及其过程 | 第28-46页 |
一、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28-35页 |
(一) 1918年春最初过渡时期的实践 | 第29-30页 |
(二)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实践 | 第30-31页 |
(三) 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实践 | 第31-35页 |
二、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嬗变的三个阶段 | 第35-41页 |
(一) 第一阶段(1917年十月革命至1918年5月) | 第35-37页 |
(二) 第二阶段(1918年5月至1921年3月) | 第37-39页 |
(三) 第三阶段(从1921年3月至列宁逝世) | 第39-41页 |
三、列宁十月革命后经济思想的伟大飞跃 | 第41-46页 |
第二章 列宁十月革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 | 第46-79页 |
一、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46-52页 |
(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 | 第46-48页 |
(二) 新经济政策时期 | 第48-52页 |
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 第52-75页 |
(一)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争论 | 第52-57页 |
(二)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 第57-65页 |
(三)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 第65-75页 |
三、列宁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及其意义 | 第75-79页 |
第三章 列宁十月革命后的商品经济思想 | 第79-110页 |
一、列宁十月革命后对商品经济认识的三个阶段 | 第79-88页 |
(一) 国家垄断制的产品交换 | 第79-81页 |
(二) 国家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 | 第81-83页 |
(三) 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 第83-88页 |
二、发展商业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 第88-102页 |
(一) 发展商业的重要性 | 第88-92页 |
(二)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 | 第92-94页 |
(三) 社会主义商业的任务 | 第94-98页 |
(四) 发展商业的作用 | 第98-102页 |
三、列宁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及意义 | 第102-110页 |
(一) 商品经济在苏维埃发展的实践 | 第102-104页 |
(二) 在苏维埃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 | 第104-107页 |
(三) 列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发展 | 第107-110页 |
第四章 列宁十月革命后的合作社思想 | 第110-141页 |
一、合作社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 | 第110-121页 |
(一) 第一个阶段(1918年至1920年底) | 第110-115页 |
(二) 第二阶段(1921年至1924年) | 第115-121页 |
二、列宁发展合作社的理论 | 第121-136页 |
(一) 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 | 第121-126页 |
(二) 合作社的性质 | 第126-129页 |
(三) 发展合作社的原则和方法 | 第129-133页 |
(四)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 第133-136页 |
三、列宁发展合作社的实践及其意义 | 第136-141页 |
第五章 列宁十月革命后的对外经济思想 | 第141-170页 |
一、列宁关于对外经济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 第141-150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41-142页 |
(二) 发展对外贸易是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 | 第142-145页 |
(三) 苏维埃发展对外关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 第145-150页 |
二、列宁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方式途径 | 第150-165页 |
(一)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150-155页 |
(二)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 第155-159页 |
(三) 依靠知识分子和专家为社会主义服务 | 第159-160页 |
(四) 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 | 第160-165页 |
三、列宁关于对外经济的实践及其启示 | 第165-170页 |
第六章 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 | 第170-185页 |
一、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 | 第170-182页 |
(一)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贡献 | 第170-173页 |
(二) 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理论贡献 | 第173-175页 |
(三) 列宁关于合作社的理论贡献 | 第175-179页 |
(四) 列宁关于对外经济的理论贡献 | 第179-182页 |
二、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历史局限 | 第182-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4页 |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94-195页 |
后记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