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树干液流变化特征 | 第15-21页 |
·影响树干液流变化的环境因素 | 第15-18页 |
·树干液流变化对植株次生木质部变异的响应 | 第18-19页 |
·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化 | 第19-21页 |
·同化物运输分配特性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基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影响 | 第21-23页 |
·基于源库理论调节措施的影响 | 第23-24页 |
·韧皮部结构对同化物运输的影响 | 第2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修剪诱导侵填体的产生及其对液流变化的影响 | 第27-3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试验材料与地点 | 第27页 |
·木质部结构的观察 | 第27-28页 |
·侵填体在导管中的产生与发展 | 第28页 |
·侵填体在多年生枝条剪口处侵填体含量的差异 | 第28页 |
·侵填体对液流变化特征的影响 | 第28-29页 |
·结果 | 第29-36页 |
·侵填体的产生与发展 | 第29-31页 |
·侵填体产生与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关系 | 第31-33页 |
·侵填体的产生对次生木质部结构的影响 | 第33-34页 |
·侵填体对新梢液流变化的影响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侵填体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 第36-37页 |
·次生木质部结构对侵填体产生的响应 | 第37页 |
·侵填体和木质部对新梢液流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液流和浆果糖分卸载比较 | 第39-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液流变化 | 第40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叶片光合速率变化 | 第40页 |
·葡萄浆果糖分卸载量的测定 | 第40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对侵填体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 第40-41页 |
·结果 | 第41-47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液流变化的比较 | 第41-42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42-43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对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 第43-45页 |
·侵填体在多年生枝和新梢中的产生 | 第45-46页 |
·侵填体在多年生枝和新梢中发展过程的差异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光合速率、新梢液流和浆果糖分卸载的相互关系 | 第47-48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与液流变化的关系 | 第48-49页 |
·一年生和多年生枝臂上新梢对葡萄浆果糖分卸载变化的影响 | 第49页 |
·枝龄对侵填体产生的影响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枝条所处节位对葡萄叶片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1-67页 |
·试验地点及材料 | 第51页 |
·试验地点 | 第51页 |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51-53页 |
·叶片的生长发育 | 第51-52页 |
·浆果生长发育状况 | 第52-53页 |
·新梢生长发育状况 | 第53页 |
·统计分析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64页 |
·枝条所处节位对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3-57页 |
·枝条所处节位对浆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7-63页 |
·新梢生长发育状况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叶片光合特性的相互关系 | 第64-65页 |
·枝条所处节位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坐果位置对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 第67-7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7-68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68页 |
·新梢液流速率的测定 | 第68页 |
·浆果糖分卸载量的测定 | 第68页 |
·浆果糖分卸载的观察 | 第68页 |
·结果 | 第68-73页 |
·新梢叶片光合速率(Pn)日变化 | 第68-69页 |
·新梢液流速率的变化 | 第69-71页 |
·不同坐果部位浆果杯体系糖分卸载量 | 第71-72页 |
·葡萄浆果糖分卸载的观察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5页 |
·浆果糖分卸载 | 第73-74页 |
·坐果高度对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 第74页 |
·水分运输距离对浆果糖分卸载的影响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爬地龙整形方式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第76-9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葡萄园 | 第77页 |
·供试材料 | 第77页 |
·整形方法 | 第77-79页 |
·修剪对葡萄枝条次生木质部的影响——扫描电镜 | 第79页 |
·不同整形方式稳产能力及果实品质评价 | 第79-80页 |
·不同整形方式病虫害调查 | 第80页 |
·统计分析 | 第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8页 |
·主要劳动项目,劳动耗时以及剪口 | 第80-82页 |
·稳产能力评价 | 第82-83页 |
·整形方式对葡萄质量的影响 | 第83-84页 |
·整形方式对葡萄果实病害的影响 | 第84-88页 |
·传统整形方式改造成爬地龙整形方式的标准 | 第88页 |
·讨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第90-92页 |
·主要结论 | 第90-9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缩略词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作者简介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