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及对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相关概念辨析第8-9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第8-9页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第9-11页
     ·国际经验研究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理论意义第12页
     ·实践意义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4-17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确立时期第14-15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发展时期第15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巩固发展时期第15-16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时期第16-17页
第三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政策体系第17-23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政策第18-19页
     ·联邦《各州专科大学发展协议》第18页
     ·联邦《职业教育法》第18-19页
     ·职业教育促进法第19页
     ·其他相关法律第19页
   ·德国高职教育法制和政策体系的特点第19-20页
     ·相关法律法规相互配套第19-20页
     ·明确规定各方权利与责任第20页
     ·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第20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新动向第20-23页
     ·考虑人口结构变化第20-21页
     ·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会第21页
     ·提供教育的互通性第21页
     ·扩展新的活动领域第21页
     ·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国际化第21-23页
第四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第23-27页
   ·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第25-26页
   ·高等职业非学历教育第26-27页
第五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和质量保障体系第27-33页
   ·多元充足的经费体系第27-30页
     ·国家资助第28页
     ·企业直接资助第28页
     ·企业集资资助第28-29页
     ·企业外资资助第29-30页
     ·个人资助第30页
   ·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第30-33页
     ·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考核第30页
     ·行业协会的监督第30-31页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方式第31页
     ·有效的国家干预第31-33页
第六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第33-36页
   ·高职院校师资的构成第33页
   ·高职院校师资的准入资格第33-34页
   ·高职院校师资的工作量第34页
   ·师资的进修与专业发展第34-35页
   ·高职院校师资的待遇第35-36页
第七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第36-43页
   ·面向职业需求的培养目标第36-37页
   ·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第37-40页
     ·专业设置适应行业企业需求,针对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强第37页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第37-40页
   ·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第40-43页
第八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第43-50页
   ·观念认识方面的问题第43-44页
     ·社会对高职校企合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第43页
     ·高等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够深刻第43-44页
     ·企业缺乏成熟的校企合作观念第44页
   ·政府对高职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第44-45页
     ·政府对校企合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第45页
     ·高职校企合作缺乏健全的法律政策环境第45页
   ·高等职业院校方面的问题第45-47页
     ·师资力量薄弱第45-46页
     ·科研能力不足第46页
     ·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校企合作的发展第46-47页
   ·企业自身合作能力有限第47-48页
   ·校企合作运行中的问题第48-50页
     ·校企合作模式落后第48页
     ·校企合作体制不健全第48-49页
     ·校企合作双方合作机制不完善第49-50页
第九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相关建议第50-56页
   ·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第50-51页
     ·加强校企合作理论研究与宣传第50页
     ·高等职业院校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第50页
     ·企业转变观念,提高参与的积极性第50-51页
   ·校企合作外部环境建设第51-52页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保障校企合作经费第51页
     ·完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施第51-52页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第52-53页
     ·提高科研实力第52页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52页
     ·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第52-53页
   ·企业自身合作能力建设第53页
   ·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系建设第53-56页
     ·建立自上而下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第54页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第54-55页
     ·创新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文化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与实践
下一篇:职业教育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